《中庸》曾说:预则立,不预则废。做任何事之前先有计划,就不会在后期发生错误或后悔的事。完整的战略规划和计划可以让领导层统一思想,让各部门之间统一认识,让活动执行统一行动,让整场活动步调一致。
所谓会议活动的规划,就是事先在脑海中想出活动环节进行的顺序。活动规划与活动策划实则有异曲同工之妙,但规划相较于策划,会更加具有战略性和整体性,如果省略这个步骤贸然开展会议活动的话,通常结果都不尽如人意,出色的为其选手会预判对手接下来的好几种设想,并且能够做到心中有数,想象接下来的局势变化。
心理学家克里斯·哈特说,大部分人制定的都是自己达不到的目标,根本不能算计划。一些计划可能更多展现的是企业的愿景和愿望,所以一定要分清活动愿景和可行的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的制定必须是可控的、实际的、现实的和积极的,不方可以设定一件可行但无法简单达成活动计划,然后阶段性的完成,逐渐建立团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那么,如何找到目标呢?
可以运用5w模型来确定一个清晰可行的目标
针对不同消费人群,企业要进行分层投放。
对于一场会议活动而言,总计会有三类人群。
第一类,参加过活动的人。我们称之为“兴趣人群”;
第二类,听说过活动,但是没参加过的人。我们称之为““机会人群”;
第三类,从未听说过企业品牌和企业所举办活动的人。我们称之为““认知人群”
对于“兴趣人群”,活动组织者要解决的就是升级活动整体方案,不管是从创意主题还是细节补充上,让这些参加过会议活动的人群继续对企业产生兴趣,激活这类高价值的用户,才能让正常会议活动的活跃度有质的提升。
“机会人群”,是活动组织者重点需要营销与下功夫的人群,这类人明显已经对活动有一个简单的认知,只不过是缺少一个契机来打破他们的顾虑,进而选择参与。
对于“认知人群”而言,需要运营的步骤稍微多一些,但这类人群却潜力巨大,里面蕴含着很多需求没有被满足但是却毫不知情的高价值用户。
对以上三类人群建立基本的目标,目标参会人群目标占比符合【兴趣人群40%,机会人群30%,认知人群30%】的比例则为良好的人群圈定目标。
在了解人群后,会议活动组织者需要了解为他们提供什么样的内容?
如果参会者定位与内容定位是一致的,整体的兴趣转化效果可以提升七倍。活动内容的制定目标一定是从源头影响整场会议活动的质量,让活动本身赋予更高的价值,进一步构建基于内容而创建的活动。
如今,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会议活动变成沟通的桥梁,直接用它来与消费者和顾客做连接。紧密围绕着企业营销诉求和价值主张进行的会议活动内容,可以成为参会者的一种社交谈资,与参会者产生强烈的精神共鸣。
在制定目标前,试想本次会议活动能够为参会者带来什么?《疯传》里提到“人们倾向于分享他们见到的能对自己有益的事物”。换句话说,即使是有利益诱导,参会者也会精明地不去分享主观认为无意义的东西,所以如果活动内容本事是具有实用价值的,是可以促使受众自愿分享的。
所以想要用户主动参加活动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会议活动提供的内容一定要具有参与感和实用价值。
营销渠道是根据会议活动的内容和人群来制定相应目标的,针对渠道而言,越发精细化运营的时代环境下,每个平台和渠道聚集的人群画像都是不一样的,细分领域下的渠道平台也像雨后春笋般涌出。想要留住客户,就需要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渠道的精准定位。
首先可以根据自身平台属性去进行同类型平台的异业合作,解决从“认知用户”到“机会用户”的跨越。如市场拓展的人员可以寻找与自身品牌调性相符合的平台,同样是B端人群,但面临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如在工作中这类人群会渴望高效的工作方式,在生活中追求高端的品质生活方式,那么高效协作软件就可以与高品质生活的企业进行合作,满足目标人群全方位的需求,这样就可以实现互相转化的效果。
规划的能力实则是把控全局,掌握节奏的能力。一般会议活动主要分四个阶段:预热期,起势期,爆发期,长尾期。
在不同时间段,在不同场景,活动组织者要去做的事情是不一样的。举个例子,如果活动组织者要做新品发布会,首先在预热期的时候就要上架新品,或者走有好货的渠道。要先知道兴趣人群是谁,才可以在预热期找到兴趣人群进行激活,然后在爆发期收割。
一场会议活动,并不是所有力量都集中在预热期和爆发期。对于不同的场景,活动组织者需要前置地做事情。这样才能俯瞰整场活动,从整体上掌握问题的本质,而不是沉湎于每一个阶段的细节。
当我们利用上述5w1h的模型进行详细规划之后,大致就可以出现一个活动目标的雏形了。
我们在前面讲述了会议活动目标的制定策略,这不仅是活动成功的关键,也是企业做会议活动营销必不可少的准备。对会议活动目标有更为清晰的认识之后,就可以开始执行具体的活动规划了。
从一定程度上来看,会议活动营销就是在制定计划、执行计划、监控计划的过程。不同的会议活动营销计划制定的过程不尽相同,但都或多或少的包含一些必要的要素。
关于规划目标、范围、内容的剪短概括,一般是全年的活动计划、阶段性的计划,更多情况下是承担着给领导高层汇报和部门目标提醒作用,包括整体活动目标的说明、与企业之间的价值观、宣传相关的简单说明,活动营销整体结构以及进度计划等重要信息。
主要是针对概述部分提到的总体目标更为详细的描述,内容应包括KPI指标、利润率、竞争目标和营收目标等。
这里指的是会议活动执行过程中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法等。例如宣传方式需要线上结合线下联动,共同将本次会议活动目标达成。
举个简单的例子,一家香薰企业想要举办一场体验感极佳的新品香薰上线活动。该企业的活动组织者在宣传预热时期运用一个巧妙的方式,通过创意H5的方式,让用户在线上模拟体验尝试香薰后的感受,引发众多香薰爱好者的好奇心,接着抛出新品尝试,到现场即可免费获赠一瓶携带装,最终活动的报名率是之前的2倍。
活动计划的关键部分因包括所有的方案要求、客户提供的资源、联络方式、技术需求规范和进度交付成果的方式等具体步骤,这些内容提前规范好,有利于会议活动的顺利开展和进行。
这里是指在会议活动的开展过程是一段长期的过程,所以各个板块流程的进度安排以及每一项任务都需要在计划中列出,完成每一项任务的时间节点需要明确清楚,整场会议活动的推进计划和制定就是由这些时间节点为基础的。
预算,一方面是指针对每项环节的费用预估和计算,注意,在会议活动中,有很多物料或是资源是可以重复利用的,所以在计算成本时,需要将一次性成本和重复发生的成本分开列出。另一方面是指特殊资源,如专业的机器、开发设计、后勤、以及人情资源成本等。
在活动执行的过程中,每项任务都有相应的指标,而每项任务的负责人需要对该项指标负责,对于负责人的要求需要包含在计划之内,毕竟对于某些专业的职能要求是需要专业人员来进行操作,提前规划和提前培训某些特定技能是必不可少的人员规划。
是指影响会议活动推进存在的潜在问题,比如恶劣天气、技术失误、人员对接不清晰等。在很大程度上,这些问题都是可以预测到的,但大多数情况下为了避免这些风险因素,通常还是需要制定合理、有效的风险管理方法。
一场顺利、成功的会议活动是需要有好的计划和规划,这样一来,在会议活动正式开展时,活动组织者就只需要专心负责管理“计划”就可以,按照计划管理,会议活动举办过程中执行人员就可以做到领导在与不在都一样,大家都按照同一个计划来做各自的工作,就自然而然的协调一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