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由高等职业院校和相关企事业单位自愿组织而成。联盟成立于2015年10月,接受国家教育部职成司和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的指导。目前联盟成员单位已有110家,企业40余家。联盟旨在成为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学习交流平台、政策服务平台、技能提升平台、校企对接平台和人才汇聚平台,联合各成员高校及相关企事业单位,共同研讨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方法和体制机制,扎实推进全国高职院校开展多样化、多层次的创新创业教育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协调发展、共同提高。
中国民办教育创新创业联盟:中国民办教育创新创业联盟是在教育部和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的指导下,由全国民办院校及相关企事业单位共同发起成立的。共有院校会员80家左右,行业协会及企事业单位共20家左右。子联盟自筹备至今,以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共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服务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为使命,通过有效机制凝聚政府、民办院校和机构、行业协会等力量,共发展成员单位百余家。子联盟将持续发挥平台优势,建立产教协同创新机制、搭建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共同开展多层次的创新创业教育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协同发展。
创客教育基地联盟:创客教育基地联盟是由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指导的,从事或致力于创客基地建设与发展、创客教育研究与实践、创客活动推广与深化的教育机构、企业单位和创客组织,自愿组成的公益性、开放性、服务性、研究性、国际性的合作组织。联盟的宗旨是:面向全球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类进步的时代需求,秉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汇聚国内外创客基地、创客教育与创客实践的资源,通过联盟成员间的信息共享、资源共享、交流活动、研究咨询与组织协调,探索和研究创客基地模式,开展和推广创意创新创业等创客教育活动,丰富和拓展创客实践领域,促进国际创客生态系统的构建和可持续发展。
投融资专业委员会:投融资专业委员会接受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的指导。宗旨在于集聚产学研各类创新创业的要素,为大学生和青年创业者提供创业课程,咨询辅导、项目孵化、投融资服务、产业扶持等等全方位的支持,发掘一批具有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的创业项目,培养一批具有改变世界梦想的学生创业者,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和吸引力的创新创业平台。
云专业委员会:云专业委员会接受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的指导。以产业龙头企业为引领、产业服务与科创孵化专业平台为支撑,IEEAC云专委将以数字经济产业创新创业、人工智能和数据科学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升级为核心目标,深度连接全国院校,以教育升级促进人才升级,推动产业升级,共同研讨云计算、人工智能、数据科学、计算机科学、软件开发、智能网联(物联网、智能制造)等专业方向学术研究、成果转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升级与创新。云专委的使命是助力数字经济产业创新创业与人才培养升级,推动中国数字经济产业蓬勃发展。
设计思维专业委员会:设计思维专业委员会由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指导。旨在联合国内外设计思维专家,打造设计思维专家智库。专委员会采取协同创新的机制,推动设计思维教育研究及应用,推动设计思维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课程开发和共享,集结研究成果形成各类出版物,开展和推广设计思维教育活动,促进产学研在创新领域的交流和互动,提升全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能力建设与可持续性发展。
战略营销专业委员会:战略营销专业委员会是为响应国务院关于深化产教融合政策而设立的一个接受联盟指导的二级机构。其宗旨在于打造一个高校——企业双创平台,帮助高校教师与企业进行有效对接,解决高校教师产教融合的难题。充分发挥高校从事战略、营销教科研的专业教师以及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的专业优势,为社会打造一批创新型企业,以及帮助地方政府进行新旧动能转换乃至经济转型升级。建立企业——高校教师协同创新双创平台,帮助教师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助力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共享财务专业委员会:中国高校共享财务专委会接受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的指导。旨在打造产学研一体化平台,整合全国范围在共享财务、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专家资源,凝聚高校和社会专业机构力量,共同制定智能财务标准,以引导全国智能财务的开展,有序推动财会等相关专业的改革。
轨道交通专业委员会:轨道交通专委会接受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的指导。立足于创新轨道交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轨道交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强化校企协调协作、互通互融、共享共赢,搭建“产学研教”一体化平台,推动轨道交通创新创业教育实现新发展,为轨道交通行业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少年创新教育专业委员会:少年创新教育专业委员会是为了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文件精神,搭建人才持续培养通道,满足青少年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需求而设立的联盟二级分支机构,接受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的指导。以立足双创,合作共融,服务少年作为使命,把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应有贡献作为目标。旨在成为衔接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