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小程序分享活动
大会背景
随着新一代疫苗的亮眼表现和政策对疫苗研发的支持,新型疫苗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治疗性疫苗也开始崭露头角,对新型疫苗的安全性和疗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突破新型疫苗的技术壁垒,促进国内疫苗行业的全面交流和技术沟通,由成都市高新区生物产业专家联合会联合佰傲谷BioValley共同举办的2022疫苗创新高峰论坛将于2022年6月1-2日全程线上直播。
本次会议主要从疫苗创新设计、研发新技术、新工艺和临床研究进展等方面展开讨论,重点邀请了疾病防控中心领导、科研院校专家、行业领袖等共同参与。会议聚焦新型疫苗技术进度,旨在探讨疫苗领域未来发展趋势,共同助力疫苗产业高质量发展。
大会信息
大会名称 l 2022 疫苗创新高峰论坛
大会主题 l 疫苗云谈 • 创新致远
直播时间 l 2022年6月1-2日( 周三-周四)
主办单位 l 高新区生物产业专家联合会、佰傲谷BioValley
合作单位 | 宝山药谷、火石数链
大会亮点
开幕致辞
重组蛋白新冠疫苗的研发进展
疫苗临床试验质量控制
病毒疫苗开发与生产质控中的生物分析解决方案
抽奖+中场休息
新冠病毒变异与mRNA疫苗应对
新冠疫苗开发的启示:从疫苗设计,临床到上市
Panel:疫苗最新技术与未来发力方向
1、技术层面,企业该如何改良应对新冠变异毒株
2、抛开新冠,各疫苗企业该如何定位今后的发展
3、人口老龄化,疫苗未来的临床需求趋势
4、论战江湖,资本在创新疫苗方面的聚焦点
5、mRNA疫苗如何在中国实现上市产品零的突破?
午餐
mRNA疫苗大规模生产的应对策略
WHO之GMP要求
肺癌的肿瘤疫苗临床研究进展
抽奖+中场休息
mRNA序列与可开发性——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新冠重组蛋白疫苗ZF2001的设计及临床有效性研究
疫苗临床质量风险管控
mRNA个性化肿瘤疫苗的研发
纳米电穿孔:核酸疫苗原位高效递送技术
运用一次性使用系统降低mRNA疫苗原液关键质量风险
抽奖+中场休息
新型佐剂在疫苗研发中的应用
广谱冠状病毒疫苗的创新开发要点
mRNA疫苗开发及质量控制解决方案
午餐
新型EDV-DNA疫苗平台及其在制备抗肿瘤疫苗中的应用
疫苗全生命周期管理与工业4.0
基于动物细胞培养扩增病毒疫苗的新工艺新技术研发
抽奖+中场休息
修饰核苷酸以及加帽类似物在mRNA疫苗中的应用
复制型病毒弱毒疫苗及载体疫苗的理性设计
DNA纳米技术在疫苗设计方面的应用
开幕致辞
重组蛋白新冠疫苗的研发进展
研究了利用主动免疫抗肿瘤血管生成,为肿瘤疫苗及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并将异种同源基因与异种免疫排斥及自身免疫反应相结合,用于探讨肿瘤免疫基因治疗,可以克服自身抗原的耐受性。还对淋巴细胞在肿瘤微环境内杀伤自身癌细胞现象进行了观察,并对诱导及增强淋巴细胞杀伤自身癌细胞活性进行了研究。
疫苗临床试验质量控制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曾任疫苗临床评价所所长,长期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从事疫苗临床评价工作二十多年,具有丰富的疫苗临床评价工作经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GCP检查专家、药品注册核查专家、药品审评中心第一批外聘专家。 获个人“江苏省创新争先奖”、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项、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等,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数十篇。
病毒疫苗开发与生产质控中的生物分析解决方案
现负责赛多利斯生物分析部门Octet®分子互作,Incucyte®活细胞成像和iQue®高通量流式产品的应用支持及团队管理工作。
在生物学相关仪器行业拥有超过10年的丰富经验,熟悉基础生命科学研究相关领域以及生物制药产业的应用,为众多政府机构、科研及工业用户提供应用支持和整体解决方案。
抽奖+中场休息
新冠病毒变异与mRNA疫苗应对
复星医药全球研发总裁兼首席医学官,中国生物医药产业链创新与转化联盟副会长,中国药促会肿瘤学委员会副主任。 曾在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从事肿瘤药物研发工作,领导多个抗癌药物的研发及上市工作,于 2013 年首创了应用全球注册临床中国延展性试验的模式。 主导复星医药与 BioNTech mRNA 新冠疫苗(复必泰)联合开发项目。曾获中国第四届转化医学奖---国际合作奖。
新冠疫苗开发的启示:从疫苗设计,临床到上市
主要负责领导疫苗研发、监管及临床事务,建立多糖蛋白结合技术平台并开发出多种载体(CRM197)和多种产品(MCV4)工艺,拥有7项发明专利。 朱涛博士与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的专家,领导联合研发了重组埃博拉疫苗,是我国独立研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性重组疫苗产品。 他领导的联合疫苗项目和PBPV项目均获选为国家十二五“重大新药创制重大科技专项”。
Panel:疫苗最新技术与未来发力方向
1、技术层面,企业该如何改良应对新冠变异毒株
2、抛开新冠,各疫苗企业该如何定位今后的发展
3、人口老龄化,疫苗未来的临床需求趋势
4、论战江湖,资本在创新疫苗方面的聚焦点
5、mRNA疫苗如何在中国实现上市产品零的突破?
午餐
mRNA疫苗大规模生产的应对策略
WHO之GMP要求
作为帕斯派驻中国代表,负责为帕斯疫苗创新和供给中(CVIA/PATH)提供有关疫苗的策略以及生产技术和指导。
高光博士曾于美国达特茅斯医学院和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做博士后研究。
曾任美国FDA生物制品研究和评审中心的主审官及检查官。在FDA服务期间为药政和药物监管的决策提供技术支持,作为美国FDA驻华办公室药品检查官,为中国企业提供法规及合管培训。
肺癌的肿瘤疫苗临床研究进展
主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会员,中国南方肿瘤临床研究协会(CSWOG)肺癌专委会委员。 主要进行胸部肿瘤科一线临床医疗教学工作和细胞免疫治疗及凋亡调控方面的研究,参与多项国际、国内抗肿瘤新药临床研究并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等多个项目。 在胸部肿瘤科致力于胸部肿瘤的多学科综合治疗,积极开展有特色医疗服务包括肺癌个体化化疗的前沿探索,晚期肺癌的细胞免疫治疗以及小分子靶向治疗疗效的动态监测。
抽奖+中场休息
mRNA序列与可开发性——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新冠重组蛋白疫苗ZF2001的设计及临床有效性研究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医学生命科学与技术Ph.D,博士生导师。 2018年获中国免疫学会青年学者奖,同年入选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202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长期从事新型疫苗的研究与开发, 研发出消除登革热ADE效应的新型寨卡候选疫苗,参编专著《寨卡病毒和寨卡病毒病》,并提出通用的冠状病毒疫苗抗原设计策略,可有效的应用于新冠、MERS和SARS等β冠状病毒疫苗的开发。
疫苗临床质量风险管控
曾任职于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医学博士,北京斯丹姆赛尔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药物警戒副总裁。 13余年药物风险管理工作经验,主要从事不良事件处理各方职责和不良事件的处理和管理等方面的研究。 在临床试验药物安全性信息监测、药物警戒体系建设等方面拥有丰富经验,曾主持完成或深度参与了我国多项药物警戒/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相关法规及技术规范的制定工作。
mRNA个性化肿瘤疫苗的研发
沈海法博士是斯微(上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并担任该公司的CTO。他具有丰富的学术界和工业界的经验。他于1997在美国德克萨斯大学休斯敦安德森肿瘤中心研究生院获得博士学位,并于2001年在美国国立肿瘤研究院完成博士后训练。他随后进入生物制药行业,投身于抗肿瘤新药的研发,并在工业界工作了8年。沈博士于2009年回到学术界,专注于新药设计和新型药物递送技术的研究,并担任美国康奈尔大学医学院教授和康奈尔大学医学院附属休斯敦卫理公会医院肿瘤中心转化医学首任主任。他和他的小组发表了100多篇研究论文,包括多篇刊登在Nature 和Nature Biotechnology等杂志,并获得了10多项专利技术的申请和授权。
纳米电穿孔:核酸疫苗原位高效递送技术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教授,单细胞工程研究所长,入选第十四批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
主要研究包括药物递送技术、细胞生物芯片、基因检测和治疗等。发表SCI检索期刊论文80篇,申请授权中美专利20余项。
兼任中国微纳技术学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委会、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等分委会委员,创立载愈生物。
运用一次性使用系统降低mRNA疫苗原液关键质量风险
在Entegris担任高级产品经理,负责生命科学产品从开发到上市全生命周期管理,天津大学制药工程硕士,在生物工艺解决方案领域有近十年工作经验,曾先后任职于PALL、Sartorius、奥星集团,从事一次性生物工艺系统的设计、应用和推广,服务于抗体、疫苗、重组蛋白、细胞与基因治疗等领域,熟悉国内外GMP相关法规和行业技术指南,致力于促进行业技术发展和应用、提升先进药物和疗法的可及性。
抽奖+中场休息
新型佐剂在疫苗研发中的应用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病原生物学博士,并在中国CDC完成基础医学博士后研究,全球艾滋病疫苗企业计划(GHVE)及早期职业研究者委员会(YECIC)唯一亚洲成员。 刘博士在创新型疫苗研发及商品化方面拥有超过23年经验,在中国CDC担任研究员,主要负责HIV DNA疫苗的开发。 曾于美国NIH疫苗研发中心担任访问学者及研究员进行HIV的专项研究,于知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获超20项发明专利。
广谱冠状病毒疫苗的创新开发要点
吴克博士拥有 30 年以上的行业经验,成功主持开发出 7 个获得NMPA批准并上市的生物制品,拥有中国和 PCT 发明专利 20 多项。 曾担任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公司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科研处长、项目办主任,上海泽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执行总裁、企业负责人。 2012 年创办武汉博沃,率团队两次获得“湖北省双创战略团队”称号,中欧国际工商管理学院(CEIBS)和长江商学院(CKGSB)校友,湖北省政府特聘产业教授。
mRNA疫苗开发及质量控制解决方案
曾参与基于杂交瘤技术的单克隆抗体研发和工艺开发,小分子化合物靶标筛选,从事生命科学基础研究、生物制药产品研发、和试剂耗材产品管理逾10年的经验。
午餐
新型EDV-DNA疫苗平台及其在制备抗肿瘤疫苗中的应用
齐海龙博士,诺未科技首席技术官,毕业于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整合生命科学专业,基础医学方向,北京市大兴区优秀青年人才。 主要进行癌症的代谢机制以及二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研究,在《Cell Death & Disease》《Vaccines》《Cell Metabolism》杂志以第一作者发表文章。 主导抗肿瘤疫苗的开发研究,利用公司核心专利技术将肿瘤抗原以DNA或免疫细胞为载体靶向递送到专职抗原呈递DC细胞中诱导强烈抗肿瘤免疫,已筛出两个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疫苗。
疫苗全生命周期管理与工业4.0
吉林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博士,曾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主要从事生物制药研发、中试、工艺技术转移、商业化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等工作。 参与过多种病毒性疫苗、细菌性疫苗以及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和工艺优化工作。
基于动物细胞培养扩增病毒疫苗的新工艺新技术研发
主要研究无血清无蛋白培养基、高密度细胞培养物质能量代谢调控、生物反应器放大优化等,并建立抗体疫苗药物高效工业化生产技术。 曾任职于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持承担国家863计划、重大科技专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参与完成了10余个生物药IND项目获得临床批件。 2014年联合创立上海倍谙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具有丰富的疫苗产业化和细胞培养工艺设计的项目实施经验。
抽奖+中场休息
修饰核苷酸以及加帽类似物在mRNA疫苗中的应用
南京大学博士
江苏申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BD总监
多年核酸药物相关工作经验,擅长核苷酸、帽类似物、脂质体等mRNA上游核心原材料的开发以及 mRNA制备工艺开发。
复制型病毒弱毒疫苗及载体疫苗的理性设计
浙江大学动物医学系教授、博导;岭南现代农业广东省实验室团队PI。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浙江省海外高层次人才特聘专家。在病毒学主要期刊(Cell Host&Microbe, mBio, J Virol, EID等)发表SCI论文80余篇;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次。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3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及浙江省重点专项等10余项研究课题。Veterinary Microbiology、Virology等SCI期刊编委。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动物冠状病毒的分子生物学、致病机制、跨种传播机理及疫苗研发。
DNA纳米技术在疫苗设计方面的应用
中国疫苗协会狂犬病预防分会委员,本硕就读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博士就读于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曾就职于北京华安科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参与完成多项疫苗及治疗性生物制品的临床前研究工作。 授权中国发明专利9项,中国药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首届“率先杯”未来科学技术大赛优胜奖,首届健康与纳米技术高峰论坛及产学研医成果大赛二等奖等。
研究了利用主动免疫抗肿瘤血管生成,为肿瘤疫苗及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并将异种同源基因与异种免疫排斥及自身免疫反应相结合,用于探讨肿瘤免疫基因治疗,可以克服自身抗原的耐受性。还对淋巴细胞在肿瘤微环境内杀伤自身癌细胞现象进行了观察,并对诱导及增强淋巴细胞杀伤自身癌细胞活性进行了研究。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曾任疫苗临床评价所所长,长期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从事疫苗临床评价工作二十多年,具有丰富的疫苗临床评价工作经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GCP检查专家、药品注册核查专家、药品审评中心第一批外聘专家。 获个人“江苏省创新争先奖”、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项、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等,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数十篇。
复星医药全球研发总裁兼首席医学官,中国生物医药产业链创新与转化联盟副会长,中国药促会肿瘤学委员会副主任。 曾在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从事肿瘤药物研发工作,领导多个抗癌药物的研发及上市工作,于 2013 年首创了应用全球注册临床中国延展性试验的模式。 主导复星医药与 BioNTech mRNA 新冠疫苗(复必泰)联合开发项目。曾获中国第四届转化医学奖---国际合作奖。
主要负责领导疫苗研发、监管及临床事务,建立多糖蛋白结合技术平台并开发出多种载体(CRM197)和多种产品(MCV4)工艺,拥有7项发明专利。 朱涛博士与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的专家,领导联合研发了重组埃博拉疫苗,是我国独立研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性重组疫苗产品。 他领导的联合疫苗项目和PBPV项目均获选为国家十二五“重大新药创制重大科技专项”。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病原生物学博士,并在中国CDC完成基础医学博士后研究,全球艾滋病疫苗企业计划(GHVE)及早期职业研究者委员会(YECIC)唯一亚洲成员。 刘博士在创新型疫苗研发及商品化方面拥有超过23年经验,在中国CDC担任研究员,主要负责HIV DNA疫苗的开发。 曾于美国NIH疫苗研发中心担任访问学者及研究员进行HIV的专项研究,于知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获超20项发明专利。
吴克博士拥有 30 年以上的行业经验,成功主持开发出 7 个获得NMPA批准并上市的生物制品,拥有中国和 PCT 发明专利 20 多项。 曾担任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公司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科研处长、项目办主任,上海泽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执行总裁、企业负责人。 2012 年创办武汉博沃,率团队两次获得“湖北省双创战略团队”称号,中欧国际工商管理学院(CEIBS)和长江商学院(CKGSB)校友,湖北省政府特聘产业教授。
主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会员,中国南方肿瘤临床研究协会(CSWOG)肺癌专委会委员。 主要进行胸部肿瘤科一线临床医疗教学工作和细胞免疫治疗及凋亡调控方面的研究,参与多项国际、国内抗肿瘤新药临床研究并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等多个项目。 在胸部肿瘤科致力于胸部肿瘤的多学科综合治疗,积极开展有特色医疗服务包括肺癌个体化化疗的前沿探索,晚期肺癌的细胞免疫治疗以及小分子靶向治疗疗效的动态监测。
浙江大学动物医学系教授、博导;岭南现代农业广东省实验室团队PI。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浙江省海外高层次人才特聘专家。在病毒学主要期刊(Cell Host&Microbe, mBio, J Virol, EID等)发表SCI论文80余篇;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次。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3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及浙江省重点专项等10余项研究课题。Veterinary Microbiology、Virology等SCI期刊编委。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动物冠状病毒的分子生物学、致病机制、跨种传播机理及疫苗研发。
作为帕斯派驻中国代表,负责为帕斯疫苗创新和供给中(CVIA/PATH)提供有关疫苗的策略以及生产技术和指导。
高光博士曾于美国达特茅斯医学院和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做博士后研究。
曾任美国FDA生物制品研究和评审中心的主审官及检查官。在FDA服务期间为药政和药物监管的决策提供技术支持,作为美国FDA驻华办公室药品检查官,为中国企业提供法规及合管培训。
齐海龙博士,诺未科技首席技术官,毕业于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整合生命科学专业,基础医学方向,北京市大兴区优秀青年人才。 主要进行癌症的代谢机制以及二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研究,在《Cell Death & Disease》《Vaccines》《Cell Metabolism》杂志以第一作者发表文章。 主导抗肿瘤疫苗的开发研究,利用公司核心专利技术将肿瘤抗原以DNA或免疫细胞为载体靶向递送到专职抗原呈递DC细胞中诱导强烈抗肿瘤免疫,已筛出两个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疫苗。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医学生命科学与技术Ph.D,博士生导师。 2018年获中国免疫学会青年学者奖,同年入选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202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长期从事新型疫苗的研究与开发, 研发出消除登革热ADE效应的新型寨卡候选疫苗,参编专著《寨卡病毒和寨卡病毒病》,并提出通用的冠状病毒疫苗抗原设计策略,可有效的应用于新冠、MERS和SARS等β冠状病毒疫苗的开发。
张璐楠先生,艾棣维欣执行董事、董事会副主席,主要负责监督本集团的公司研发战略、商务合作、投融资活动,以及企业管治。张先生在生物制药及资本市场领域有广泛经验,他曾先后就职于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申万宏源证券有限公司等公司。加入艾棣维欣前,他是瑞银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在生物医药领域具备丰富的项目经验。张先生自同济大学取得学士学位,并于清华大学取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曾任职于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医学博士,北京斯丹姆赛尔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药物警戒副总裁。 13余年药物风险管理工作经验,主要从事不良事件处理各方职责和不良事件的处理和管理等方面的研究。 在临床试验药物安全性信息监测、药物警戒体系建设等方面拥有丰富经验,曾主持完成或深度参与了我国多项药物警戒/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相关法规及技术规范的制定工作。
中国疫苗协会狂犬病预防分会委员,本硕就读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博士就读于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曾就职于北京华安科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参与完成多项疫苗及治疗性生物制品的临床前研究工作。 授权中国发明专利9项,中国药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首届“率先杯”未来科学技术大赛优胜奖,首届健康与纳米技术高峰论坛及产学研医成果大赛二等奖等。
吉林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博士,曾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主要从事生物制药研发、中试、工艺技术转移、商业化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等工作。 参与过多种病毒性疫苗、细菌性疫苗以及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和工艺优化工作。
主要研究无血清无蛋白培养基、高密度细胞培养物质能量代谢调控、生物反应器放大优化等,并建立抗体疫苗药物高效工业化生产技术。 曾任职于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持承担国家863计划、重大科技专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参与完成了10余个生物药IND项目获得临床批件。 2014年联合创立上海倍谙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具有丰富的疫苗产业化和细胞培养工艺设计的项目实施经验。
沈海法博士是斯微(上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并担任该公司的CTO。他具有丰富的学术界和工业界的经验。他于1997在美国德克萨斯大学休斯敦安德森肿瘤中心研究生院获得博士学位,并于2001年在美国国立肿瘤研究院完成博士后训练。他随后进入生物制药行业,投身于抗肿瘤新药的研发,并在工业界工作了8年。沈博士于2009年回到学术界,专注于新药设计和新型药物递送技术的研究,并担任美国康奈尔大学医学院教授和康奈尔大学医学院附属休斯敦卫理公会医院肿瘤中心转化医学首任主任。他和他的小组发表了100多篇研究论文,包括多篇刊登在Nature 和Nature Biotechnology等杂志,并获得了10多项专利技术的申请和授权。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教授,单细胞工程研究所长,入选第十四批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
主要研究包括药物递送技术、细胞生物芯片、基因检测和治疗等。发表SCI检索期刊论文80篇,申请授权中美专利20余项。
兼任中国微纳技术学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委会、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等分委会委员,创立载愈生物。
南京大学博士
江苏申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BD总监
多年核酸药物相关工作经验,擅长核苷酸、帽类似物、脂质体等mRNA上游核心原材料的开发以及 mRNA制备工艺开发。
在Entegris担任高级产品经理,负责生命科学产品从开发到上市全生命周期管理,天津大学制药工程硕士,在生物工艺解决方案领域有近十年工作经验,曾先后任职于PALL、Sartorius、奥星集团,从事一次性生物工艺系统的设计、应用和推广,服务于抗体、疫苗、重组蛋白、细胞与基因治疗等领域,熟悉国内外GMP相关法规和行业技术指南,致力于促进行业技术发展和应用、提升先进药物和疗法的可及性。
现负责赛多利斯生物分析部门Octet®分子互作,Incucyte®活细胞成像和iQue®高通量流式产品的应用支持及团队管理工作。
在生物学相关仪器行业拥有超过10年的丰富经验,熟悉基础生命科学研究相关领域以及生物制药产业的应用,为众多政府机构、科研及工业用户提供应用支持和整体解决方案。
曾参与基于杂交瘤技术的单克隆抗体研发和工艺开发,小分子化合物靶标筛选,从事生命科学基础研究、生物制药产品研发、和试剂耗材产品管理逾10年的经验。
商务合作 / 学术交流 / 参会报名 / 媒体合作
13162015900 shuchang.xu@biovalleyclu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