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小程序分享活动
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院士是我国支气管哮喘、慢性咳嗽、COPD、重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防治的领军人物。先后主持国家973、863、“十五”“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WHO/GOLD 委员会全球协作课题等重大课题十余项。荣获新中国最美奋斗者,改革先锋(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的重要推动者),创新争先团队奖,共和国勋章者等数十项荣誉。
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副主席,广州实验室副主任,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万人计划获得者。主要从事超分辨成像技术和超灵敏检测研究,在Cell、Cell Metabolism、Nature Cell Biology、Nature Methods、等杂志上发表多篇有影响力的研究论文。在超分辨成像技术方面的成果入选2021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在透射电镜研究方面突破“卡脖子”技术,领衔研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首台国产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先后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委重点项目以及科技部“973”等多项项目。2012年和2020年先后承担基金委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全国创新争先奖等。
中国工程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免疫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天然免疫与慢性疾病重点实验室主任,生物医学与健康安徽省实验室主任,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健康研究院院长。历任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所所长,山东肿瘤生物治疗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兼任国际免疫学联盟(IUIS)执委,中国免疫学会监事长。曾任中国免疫学会理事长。主要研究方向为NK细胞与免疫治疗。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负责人、国家科技部重大专项项目负责人、国家重大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等。2008和2019年分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1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教授,主任医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妇产科学系主任。兼任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荣誉主任委员、国家妇产科重点学科主任、国家妇产疾病临床研究中心主任、湖北省医学会副会长、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常务理事等。长期从事临床医疗工作,擅长妇科肿瘤及普通妇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精于妇科手术、腔镜及机器人手术。主持制定我国妇科肿瘤临床诊疗标准/指南/共识8部,主编全国医学生八年制教材《妇产科学》、医学生英文医学教材《妇产科学》和《常见妇科恶性肿瘤诊治指南》(第五版)。曾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及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荣誉。
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医学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病毒诊断、疫苗等防控关键技术研究。
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生物制品检定首席专家,一级研究员。WHO生物制品标准化和评价合作中心主任,WHO生物制品标准化专家委员会委员。从事生物药质量评价关键技术研究,其建立的多项技术方法和标准纳入《中国药典》和国际技术指南。在重大突发传染病防控、国家生物制品批签发、国家疫苗监管体系建设及药品监管决策中均发挥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为保障公众用药安全、促进创新生物药成果转化及参与国际竞争发挥了重要作用。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NEJM,Lancet,Nature,Science等杂志发表SCI论文120余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先后获得白求恩奖章、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药学发展奖创新药物奖特别贡献奖、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等荣誉。
国家免疫规划中心硕士研究生兼职导师。兼任中国疫苗行业协会免疫规划信息化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务。曾任国家免疫规划信息化工作小组专家成员,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联防联控指挥部综合组驻点督导专家、指导组调研指导专家,湖北省免疫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疾控预防控制和预防医学信息相关工作。主编专著6部、副主编/参编8部;参与国家卫生行业标准制定2项、囯家药监局有关疫苗追溯信息化标准3项、完成中华预防医学会团体标准3项;获实用新型专利2项;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4项、获湖北省科技情报优秀成果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在国内外公开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导并完成了多项省级有关免疫规划信息化建设方面的项目。
硕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兼任国家免疫规划信息化技术工作组组长、中国疫苗行业协会免疫规划信息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疫苗行业协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预防接种信息化与服务能力提升项目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疫苗和免疫》杂志第三、四届编委。长期从事免疫规划信息化工作。作为主要起草人完成标准8项,为2个卫生行业标准和3个团体标准第一起草人。主持研发预防接种车及移动预防接种平台。获得专利4项。发表论文130余篇。主编《中国免疫规划信息化发展史》、《农村防疫知识手册》和《人与畜(禽)之间传染病感染的防治》,参与编写专著7部及翻译《疫苗学》(第5、6、7版)。
博士,博士后合作导师,现任中检院药品监管科学全国重点实验室综合办公室副主任(主持工作)。兼任EDQM单克隆抗体工作组专家、第十二届药典委员会委员、国家新药咨询委员、国家级药品生产检查员、中国药学会第二十五届理事会理事,中国药学会生物药品与质量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主要从事生物技术产品的质量研究与控制。主持和参加了20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部分研究成果作为国家标准编入了《中国药典》三部;发表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论文120余篇,其中SCI文章38篇,参编著作6部。
博士,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药学系教授、消化系肿瘤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PI,兼任军队生物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药学会生化与生物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学会理事长。科研方向为生物工程药物研发。承担国家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军队后勤卫生重大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20余项。获国家一类新药证书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2项,以通讯作者发表科研论文100余篇。
博士,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现任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生物医学交叉研究院研究员。在哈佛大学医学院做博士后期间揭示了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病毒通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受体感染人类。后带领研究团队在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发现乙型和丁型肝炎病毒感染人的受体为钠离子-牛磺胆酸共转运蛋白(NTCP)。凭借在乙肝基础研究方面的杰出贡献,荣获2021年“巴鲁克•布隆伯格奖”,2022年8月获得未来科技大奖。
博士,于犹他大学取得药学学士和医学博士学位,于哈佛大学取得医疗管理硕士学位以及印第安纳波利斯大学取得高级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现任拓创生物科技(江苏)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兼首席医学官。与Mark Chiu博士联合创办拓创之前,曾担任Fidelity Eight Roads Ventures的风险合伙人以及BioMotiv Capital的临床顾问。曾在知名跨国药企礼来公司担任大中华区及日本区肿瘤与重症医学部医学总监以及强生总部肿瘤研发全球副总裁和强生亚太创新中心肿瘤部副总裁,负责推进亚太区创新肿瘤药物的工作。在任职强生肿瘤药物研发全球副总裁期间,曾主导新一代小分子BTK抑制剂依鲁替尼和其他10多款药物的临床开发并成功上市。
博士生导师,现任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军事认知与脑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兼任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RNA专业分会委员,中国药学会生物药品与质量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并同时担任“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等杂志编委。主要研究方向为小核酸生物学功能研究。课题组近年来的主要研究工作包括:(1) miRNA结构与功能研究;(2) 核酸适配体筛选技术研究与应用。
博士,毕业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现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浙江生创干细胞临床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国家干细胞临床研究专家委员会委员,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曾任美国陆军传染病医学研究院副研究员、美国UCLA生物芯片研究中心主任、美国NIH资深研究员等。主要从事生物技术和基因组学、干细胞和再生医学领域的基础及转化研究,发表多篇包括Nature Biotechnology, Nature Immunology, Nature Methods, Nucleic Acids Research, Diabetologia,BMC Genomics等期刊的学术论文。国家特聘专家,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
博士,国家新药审评咨询专家、国家第十一届药典委员,国家及北京市干细胞临床研究委员会委员等。现任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生物制品检定所细胞资源保藏研究中心主任, 主要从事生物制品的质量控制研究。近年来承担或参加了多项国家课题,涵盖了细胞基质、免疫细胞治疗、组织工程细胞及干细胞领域,重点研究细胞质量控制检测方法及质量标准。
博士生导师,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现任广西医科大学副校长,靶向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期从事肿瘤靶向诊治应用基础研究。主持或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32项,创新性成果在Nature Biotechnology等国际一流杂志上发表高质量论文120余篇,国家发明专利68项,曾获国际学术奖1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1项、作为第一完成人获中国抗癌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中国专利奖优秀奖1项、国家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广西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等。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22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荣誉。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带头人,国家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创新团队带头人。
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现任湖州申科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总监。在中科院学习和工作期间参与了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参加国家科技部重大项目研究;并以课题负责人身份获得国自然重大研究计划血管稳态与重构的调控课题资助。
博士,现任吉林大学唐敖庆学者卓越教授、第一医院转化医学研究院院长、器官再造与移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主任、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疫苗与细胞治疗产品人源化动物模型评价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国家临床干细胞治疗指导专家、吉林省干细胞学会理事长、吉林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曾任哈佛大学医学院副教授和哥仑比亚大学医学院中心终身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移植免疫、肿瘤免疫、人源化动物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