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小程序分享活动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和全球健康需求的日益增长CGT 作为生物医药领域的前沿阵地,正逐步从实验室走向临床应用,为治疗遗传性疾病、癌症、罕见病等传统疗法难以攻克的疾病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预计到 2025 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305.39 亿美元,2030年可能突破千亿规模。
中国市场虽然起步较晚,但具备特有的IIT研究属性,加速了各种前沿CGT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临床,预计2025年国产首个干细胞药物、基因药物有望获批上市。然而CGT 产品的价格高昂,医保覆盖范围有限,患者支付能力和意愿低,当下CGT行业面临了市场规模受限、成本居高不下、长期安全性、生产复杂、支付困难等各方面挑战。未来如何扩大适应症受众群体不只在罕见病?如何从创新及工艺中开发成本最优的CGT产品?如何加快前沿疗法成药及临床转化?如何加速合作寻找IO Combo联合策略1+1>2攻克实体瘤?如何破卷而出寻求向外生长扬帆出海?这一系列挑战成为了行业必须要应对的课题。
IGC是国内最早聚焦于前沿疗法技术创新与转化的深度论坛。伴随着中国免疫治疗、细胞治疗、基因治疗等前沿疗法产业的成长,历经8年,IGC 2025(第九届免疫基因及细胞治疗大会)将再度于北京重新启航!IGC2025将从6大专场论坛出发,探讨免疫细胞治疗、干细胞与外泌体治疗、基因治疗、mRNA疫苗及药物、免疫治疗抗体及联合治疗的技术挑战及热点,交流前沿疗法的前瞻技术、创新疗法研发、领先转化、临床进展、先进工艺以及国内外申报策略,促进国内外产学研医的深入交流与合作,加快中国免疫治疗、基因治疗及细胞治疗的产业转化!
张磊长期从事临床一线工作,擅长各类贫血、血小板减少、原发性血小板增多、先天性血小板功能障碍性疾病及各类获得性和先天性出凝血因子缺乏等血液疾病的诊治。同时从事相关血液病的基础研究工作。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学基金20余项;发表论文181篇,其中SCI收录91篇;申请专利5项;获国家级奖1项、省部级奖5项。
中山大学流行病学和微生物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纽约州立大学 (Albany)兼职教授,澳大利亚埃迪斯科文大学兼职教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疫苗及生物制品质量监测与评价重点实验室主任,One Health 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广东省热带医学会副会长,广州市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广州市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广州市慢病管理学会会长,广东省社区卫生学会公共卫生分会会长等。主要从事传染病流行病学、OneHealth(同一健康,如新发传染病、抗生素耐药和食品安全)等方面的研究。
钱程,重庆精准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重庆大学肿瘤医院精准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精准医学生物治疗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主任、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精准生物治疗专委会主任委员,重庆市抗癌协会生物治疗专委会主任委员。长期致力于癌症发生的分子机制及免疫细胞治疗癌症的基础和临床应用研究以及产品的开发,在肿瘤生物治疗和干细胞治疗方面,做出了突出的成绩。所获得的研究成果在国际著名的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Gastroenterology、Hepatology等SCI期刊上发表论文170余篇,总影响因子达1000, 他引10000余次。获得PCT国际发明专利10项。目前,其带领的研究团队,主要从事肿瘤CAR-T细胞治疗的基础、转化和临床应用。
刘明耀,华东师范大学生命医学研究所所长,上海市调控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主任。 1992 年,获美国马里兰大学(University of Maryland, College Park)细胞生物学博士学位;1993 年到1998 年,先后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和加州理工学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生物学部做博士后研究。 1999 至2007 年,先后在美国德克萨斯农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研究所(Texas A&M University Institutes of Biosciences and Technology)任助理教授、副教授及终身正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德州大学休斯顿医学院(University of Texas Houston Medical School),德州大学MD Anderson肿瘤中心(University of Texas 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博士生导师。 2007 年,受聘回国加入华东师范大学,组建生命医学研究所并任所长;2011 年,组建上海市调控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并任主任,同年起担任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973 项目)首席科学家。2017 年起担任中国细胞生物学会肿瘤细胞分会会长,2020 年起任教育部科技委员会委员。 2012 年至2020 年,担任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华师大-以色列海发大学科学与技术转化研究院院长。 刘明耀教授致力于G 蛋白偶联受体(GPCR)在个体发育和重大疾病发生发展中的功能、机理及靶向药物研发,同时在基因编辑和细胞治疗的技术应用转化中做出卓越研究。回国后作为首席科学家先后主持国家973和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项)、国家重大新药创制课题等。已在Science、Nature、Nature Medicine、Nature Biotechnology、Nature Cell Biology、PNAS 等国际知名学术刊物上发表SCI 论文 400多篇,论文引用2 万6千多次,H-Index 83,连续多年被评为高被引学者,申请专利 200 多项,授权100 余项。 2012 年和2017 年,分别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和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14 年获得上海市白玉兰纪念奖,2021年获得华东师范大学首届杰出成就奖。
谢祖全先生本科毕业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拥有20余年的医药行业从业经验,服务企业包括罗氏制药、丹麦灵北等跨国药企,涉及移植,肾脏内科,肿瘤,CNS领域产品在中国的商业化落地,在此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团队管理、供应商渠道管理及跨团队合作经验。自2022年4月,谢祖全先生作为商务副总裁加入信念医药,全面负责公司产品商业化落地及政府事务工作。
韩之波研究员,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导师,细胞产品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干细胞工程技术分会副主任委员,天津昂赛细胞基因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从事成体干细胞基础与应用研究近二十年,作为主要成员组建了世界第一个间充质干细胞库,负责研发的间充质干细胞药物获得IND批件6项,并参与起草国内最早的干细胞库及制剂企业标准。作为主要完成人获2014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09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和参加国家及省部级项目等5项,获发明专利授权8项。
清华大学生物学博士,艺妙神州医药科技创始人,专注于基因细胞药物的自主创新开发,带领团队获得多个IND、北京市首张CAR-T药品生产许可证、完成9轮超10亿元的融资。 曾获中关村高端领军人才、北京市科技新星、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财富》“中国40位40岁以下商界精英”、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优胜奖、清华大学校长杯金奖等荣誉。 承担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专项、北京市科委-G20工程重大新药创制项目、北京市科委-医药创新品种及平台培育项目、北京市经信局-高精尖产业项目、中关村前沿企业支持项目等重大政府科研项目。
范靖博士为北京大学学士,加拿大UBC神经学博士,前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博士后。2018年第二届华创精英榜的全球30名创新精英之一,2022福布斯“中国科技女性Top 50”,BioCon年度生物技术行业卓越创始人,“2023最具影响力医药未来女性30人”,浙江省创业领军人才和115引智专家。范靖博士在多能干细胞培养及定向诱导分化、神经疾病模型、细胞信号通路、药物靶点发现等领域有17年以上的研发经验,带领团队进行了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及底层技术的全球布局,建立了iPSC衍生细胞产品的CMC及开发平台,以及多个疾病领域的产品研发管线。
张建民教授 “协和学者”特聘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医学科学院T细胞与免疫治疗重点实验室主任。曾任耶鲁大学免疫生物学系博士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神经生物学系讲师、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神经退行性疾病和肿瘤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性靶点研究,其研究成果已经发表在80余篇国际科学杂志上,其中包括Cell (封面), Nature Immunology,Cell Discovery, STTT 等国际著名杂志。兼任农工党中央委员、农工党中央健康中国建设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医药与生物技术分会主任,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生物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合成生物技术分会委员,多家国际杂志编委、审稿人,国家自然基金委和国家科技部基金评审专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士、康奈尔大学博士,中盛溯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CTO。
主要工作:利用重编程、定向分化和基因修饰等技术开发hiPSC来源细胞药物,并建立了围绕iPSC全产业链的原材料进口替代体系。参与建成覆盖超7亿中国人群的“超级供体”hiPSC库,承接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干细胞制剂及应用的标准化研究》和《干细胞及相关产品质量控制及评价技术》,制订国内首个《人诱导多能干细胞》标准、完成多个临床级hiPSC三级库的建立和质量复核。2022年9月国内首个iPSC来源间充质样细胞产品“NCR100注射液”获得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的默示许可进入I/II期临床试验,用于治疗膝骨关节炎KOA;2023年4月国内首个iPSC来源NK细胞产品“NCR300注射液”获得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的默示许可进入I/II期临床试验,用于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2023年12月“NCR300注射液”获批进入I/II期临床试验,用于预防急性髓系白血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空间生命科学学士、生物医学工程硕士,德国海因里希海涅杜塞尔多夫大学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专业博士。在干细胞领域深耕探索20年,致力于推动我国干细胞产业技术的发展事业。参与国家重点研发专项近十项,在Lancet子刊,Nature子刊杂志上发表SCI论文近20篇,已授权或公开发明专利20多项。目前担任天津医科大学双聘教授、沈阳药科大学亦弘商学院讲席教授、海河细胞生态实验室“揭榜挂帅”重大专项首席科学家、国家干细胞工程产品产业化基地首席研究员、Stem Cell Research&Therapy等杂志审稿人及《药学进展》等杂志编委等数十项社会及专业组织任职。入选天津 131 人才计划,3551光谷人才计划,首批 A 类天津绿卡获得者。
曾在中国科学院精准基因组医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华大基因先后学习工作10年;HDBioSciences辉源/药明康德18年药物研发工作经验;承担科技部、地方科委多项重大项目;完成十一五、十二五多项重大新药药物靶点发现及化合物筛选平台建设项目、863肿瘤标志物研究项目、国自然重点和面上科研项目;2015年度传染病专项首席科学家;国家和浙江、福建等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审专家;多个杂志的编委,发表SCI论文60余篇。
北京恒峰铭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长期从事干细胞作用机制、及创伤修复与再生研究。建立了间充质干细胞规模培养方法,解析了干细胞治疗糖尿病的作用机制,提出了“干细胞通过巨噬细胞M2发挥多向修复效应”的理论,建立了“多次输注”治疗糖尿病的优化治疗方案。发表论文122篇,申报国家发明专利26项,出版专著9部。
郭炜博士,神济昌华(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SO及联合创始人,神济昌华主要从事针对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渐冻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罕见病的基因治疗药物研究和开发。郭博士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博士毕业于中科院上海神经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博士后,曾先后在葛兰素史克(上海)医药研发有限公司以及清华大学从事药物研发工作。加入神济昌华之前任清华大学药学院副研究员,已在Cell Research和Nature communications等顶尖杂志作为通讯作者发表多篇重要学术论文,申请和授权十多项国际国内专利。郭炜博士还曾参与创建多家创新药企,并帮助建立初期研发管线,在神经系统疾病药物领域有丰富的研发经验。
科动生物联合创始人孔令洁博士,山东大学生物学学士,国科学院遗传学研究所硕士,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生物化学博士,杜克大学Dr. Joseph Nevins实验室的博士后。曾在美国默沙东制药公司和美国应用干细胞公司担任研发总监和副总裁,博腾生物首席技术官和首席科学官等重要领导职位有超过20年的生物制药、基因治疗和细胞治疗经验。参与了默沙东多个药物包括 Januvia 和 Zontivity的研究开发,其中 Januvia 年销售额超过60亿美元。领导了多项基因治疗和细胞治疗的药物早期研发,包括推进两个基因治疗和细胞治疗的项目在美国分别进入临床I期和II期临床阶段。拥有20多项基因治疗的相关专利。曾担任美国基因与细胞治疗学会基因编辑委员会理事。
刘彤日,牛津大学生命科学博士、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士、经济学双学 士;英国伦敦干细胞学会会员、英国基因和细胞疗法再生医学学会会员、 国际干细胞学会ISCT会员。
长期从事iPSC的基础研究、新药研发及转化工作,具有多年海外iPSC 干细胞领域研发及药物注册、公司运营及生物医学产业经验,曾主导多款 iPSC细胞产品的生产技术转化及GMP生产、临床前研究和临床方案设计。
2022年回国创办意胜生物,以全球细胞药物创新资源为平台,结合扎 实的国际法规和国际注册经验,努力迅速推进核心产品的产业转化和临床 工作,并致力于沟通中外生物医药产业资源,积极推进iPSC领域国际药品 合规性和注册申报领域的国际交流,努力为我国细胞治疗产业国际化贡献 力量。获得2023年北京市大兴区“新国门”领军人才称号。
张恒辉博士,MD/Ph.D 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免疫细胞治疗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领导团队从早期细胞免疫治疗靶点的发现、验证,到过继免疫细胞治疗药物开发与商业化,目前有多条候选药物与免疫诊断研发管线处于临床前或临床注册阶段。
20+年领导肿瘤治疗型疫苗与细胞免疫治疗药物开发经验,领导了多项肿瘤免疫诊断产品的开发;曾领导北京大学肝癌治疗型疫苗的IND研究与1期临床试验。
担任NY-ESO-1b肝癌治疗型疫苗IND研究与产业转化的共同负责人,并完成成果转化。
开发国际首个肝癌治疗型疫苗,并主导完成I期临床试验。
参与开发并负责多项细胞免疫治疗I/II期临床试验。
领导开发国内首个III类肠癌NGS伴随诊断试剂盒,多标病理免疫诊断试剂盒。
发表50+篇高水平同行评议医学和科学论文,IF 450+。
20+专利/申请,覆盖美国、中国和其他地获得国内首个肝癌治疗型疫苗临床IND批件。
负责多项“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科技重大专项肿瘤个体化疫苗及细胞免疫治疗药物开发,“十四五”诊疗装备开发,多次受邀为CDE专家授课。
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博士,曾任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现更名:中科院精密测量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副研究员。2005-2013年于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及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从事神经生物学及工具病毒学研究。在病毒、基因治疗载体、神经科学研究领域深耕近15年。主持多项自然科学基因面上项目,2014年获得光谷3551创业人才项目支持,已发表论文8篇,申请专利30余项。 何博士2014年创立武汉枢密脑科学技术有限公司,主领病毒载体工具研发,涵盖AAV、慢病毒、腺病毒、溶瘤病毒、神经示踪病毒等。经过多年沉淀,带领团队建成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全球领先的AAV载体研发和制备平台。2022年成立集团公司劲帆医药,GMP级别CDMO工厂建设已竣工,预计2023年12月份正式投产运行(含5条病毒载体生产线及1条灌装线)。劲帆医药致力于AAV基因治疗药物开发、药效评价、工艺开发、GMP生产全产业链布局,提供一站式基因治疗CRO/CDMO服务。
田瑞,博士毕业于中山大学,长期围绕“基因编辑与基因治疗”开展了系列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因青年项目1项、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1项(简称“博新计划”,每年全国仅400人入选)、博士后面上基金2项、广东省自然青年基金1项、青年教师特色创新项目1项,作为项目骨干参加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传染病防治专项“人乳头瘤病毒靶向治疗新技术研发”以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高性能计算环境领域应用平台及服务体系研究与构建”等项目。近5年在Nuclear Acids Research、Med、Nature Communications、Brief Bioinform、Clin Transl Med等国际知名杂志发表SCI论文17篇,其中第一作者/通讯作者文章8篇,影响因子>10分的5篇。近年来专注于科研成果的临床转化,包括研发高通量体内外脱靶检测新技术以及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CRISPR。
2010年硕士毕业于扬州大学。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经验10+,通过中国毒理学家资格认证(DCST)。主要负责的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项目包括疫苗、代谢类药物、ADC药物、细胞治疗药物、溶瘤病毒、特殊给药途径项目(经皮给药、关节腔注射、膀胱灌注给药等)等。在十几年的工作时间里,完成了数百个项目的安评研究,多个药物通过了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及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审批进入临床研究。熟悉各国GLP法规及指导原则,包括 FDA、OECD、EMEA 和 NMPA。
博士,研究员,研究生导师。艾一生命科技(广东)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再生医学分会委员。国际细胞外囊泡协会委员。北京吴祖泽科技发展基金会理事。
长期从事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干细胞外囊泡药物研发,公开发表论文七十余篇,发明专利十余项,主编专著4部,参编十余部,获得军队科技进步奖3项。曾参与国家科技部医学科技发展规划的撰写,中国科学院与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再生医学发展战略》研究。主持中山市科技重大专项《基于干细胞外泌体的特应性皮炎创新药物研发》。
临床医学背景,10 年临床医生经历,担任呈诺医学临床医学部医学总监,负责临床医学部的医学事务,参与细胞及基因药物的临床研究策略以及负责首个 iPSC来源的EPC细胞产品,治疗缺血性疾病的药物转化和注册临床。
薛园,北京生命园创投基金合伙人。生命园创投基金作为国内领先的具有产业园区背景的创投基金,是北京市生物医药科技体系中专注于创业投资的专业机构。本着“发现改变世界的科学家和企业家,共同创造真实社会价值”的愿景,依托中发展集团的丰富资源,在专注于北京市各大科研院所、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同时,面向全社会的初创期和成长期的高科技、高成长企业进行投资,投资领域覆盖生物制药、高端医疗器械、生命信息技术、生物合成科技、高端医疗服务等领域。
薛园毕业于清华大学,获得化学学士,生物化工硕士, MBA。她曾任职于辉瑞,诺和诺德,灵北制药等跨国药企,先后服务于新产品策划,战略和业务发展部门,积累了十余年创新药物开发和医药市场产业经验。曾投资项目包括炎明生物,华夏英泰,维泰瑞隆,分子之心,健达九州,拓领博泰等。
闫曦博士,现任北京慧心医谷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运营负责人,从事干细胞研究、干细胞相关产品商业化运营、细胞治疗及干细胞技术应用转化工作近20年,曾主导参与多个药物申报与产业化项目,并具备丰富管理及商业运作经验。闫曦博士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科学专业,博士毕业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曾在赛默飞世尔科技、欧陆集团等多家跨国企业担任高级管理人员。
杭州中赢生物医疗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副总裁。波士顿大学(美国)生物物理学博士,哈佛大学(美国)Dana-Farber肿瘤所药物肿瘤学博士后。曾先后就职于北京理工大学、浙大细胞所、海亮生物等。拥有15年以上生命科学领域研发和生产工作经验。主持完成了50余项生物技术服务业务,领域涉及分子生物学,神经发育学,肿瘤治疗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药物药理学。
任玉林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为分子病毒与细胞免疫。此后, 在多家生物医药企业从事抗体药、细胞治疗药物的研发及全自动全封闭上下游生产线的推广工作, 累积了丰富的生物医药领域经验。现就职于泰尔茂比司特细胞治疗部门,负责泰尔茂集团在国内细胞治疗的业务开拓与发展,负责CAR-T, CAR-NK, MSC及IPSC维持培养及分化的符合cGMP标准的全封闭工艺开发与推广。
刘斌,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深耕生命科学领域16余年,曾参与并助力细胞与基因治疗(CGT)药物的研发及IND申报,在商务拓展、项目管理、产品研发、cGMP、IND申报等方面具备丰富的经验。现负责深研生物的CGT技术及产品的研发策略、市场策略的制定,并开展全球化的商务合作事项。
循生免疫医学转化研究院院长兼理事长, 北京大学医学部免疫药理学硕士, 师从前北京医科大学副校长、北京大学教授、免疫药理学泰斗林志彬教授。
35年年新药研究经验, 其中25年国际Top10 跨国企业新药研发中心工作, 曾在在德国拜耳公司,美国强生等公司担任15年高级管理职务, 参与多个国际创新药研究和临床开发并获得产品上市批件。
至今中国发明专利4项, 美国发明专利1项, 发表相关文章7篇, 其中SCI文章3篇。
拥有15+年的国内外药品CDMO企业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工作经验,涵盖小分子药物、核酸药、基因治疗制品领域;近10年的跨国CDMO企业质量管理经验。两次主导创建符合国内外GMP要求的CDMO质量管理体系,参与GMP新工厂的QbD设计、施工验收、设备选型,主持验证相关经验;具有药品临床前开发、IND申报、上市申报到商业化生产全流程质量管理经验;在LONZA,国内核酸药物、基因治疗制品CDMO企业负责过数十个国内外IND项目的CMC开发质量管理工作和多个上市品种的质量管理工作。
对GMP质量管理体系具有较为深入的理解,熟悉FDA/EMA/PMDA/NMPA(CFDA)现场审核,多次作为审核员参与市药监局组织的药品生产企业运行检查。
陆道培医疗集团国际中心主任。陆道培医疗集团对外合作部主任。陆道培医疗集团伦理委员会委员、商保部主任。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 细胞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党的工作小组组长。中国非公医疗协会国际医疗旅游分会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慢性病治理管理委员会委员。印度Apollo Hospital 免疫治疗技术顾问。沙特National Guard Hospital CAR-T 顾问。北理工特聘校友导师。
主持国际技术转化项目、重点项目、国合重点等多项课题。
董飚博士,四川至善唯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华西医院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家高层次引进人才。AAV基因药物开发国际专家,曾任美国细胞和基因治疗学会两个专委会委员。其研究的疾病包括遗传病(如A型和B型血友病)以及后天性疾病(如帕金森症和老年痴呆)等。研究成果包括∶1)解决了rAAV基因药物药物设计中治疗基因的包装容量这一关键问题;2)发明了新型rAAV生产系统,打破了大规模化生产的瓶颈,增强了载体的安全有效性;3)发明了高活力的治疗A型血友病的FVII因子(PCT专利授权)和B型血友病的IX因子(中国专利申请),为血友病的基因治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赵钦军,男,医学博士,质量/注册总监。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院)内科学(血液学方向)博士,美国Georgia大学访问学者,北京市高端领军人才自然科学研究系列研究员。曾担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实习员和助理研究员8年,曾担任天津昂赛细胞基因工程有限公司研发部经理和质量部经理5年,曾担任天津昂赛细胞基因有限公司细胞检测实验室(CNAS:L11892)技术负责人、授权签字人和实验室主任3年。目前全面负责北京鼎成肽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细胞治疗产品新药开发过程中的生产质量系统管理工作和新药的注册申报事务。
主要研究方向为细胞治疗产品的开发和医学转化,参与了多个863、973和干细胞国家重大专项、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的研究,发表学术论文(SCI)20余篇。主持的间充质干细胞治疗产品新药开发和注册申报工作获得国家药品审评中心4个临床试验默示许可批文。主持质量研究和注册的一款治疗胶质瘤的CAR-T产品获得一项美国FDA授权的孤儿药资格,主持质量研究和注册的一款治疗胰腺癌和结直肠癌的TCR-T细胞治疗产品获得临床试验的默示许可。
获得授权的专利3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5项,包括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和天津市滨海新区技术发明一等奖各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各1项。
邀请码验证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