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按二维码,关注官方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进入个人中心
如果您对活动有疑问,请使用以下方式联系主办方:
电话联系
立即联系
中国疫苗行业协会
13621190043
邮件联系
立即联系
中国疫苗行业协会
niuying@cav.org.cn
第二十二届中国生物制品年会 THE 22nd CHINA BIOLOGICAL PRODUCTS ANNUAL CONFERENCE
免费
报名中
1004 人关注
时间
2023-04-12 14:00 ~ 04-14 16:00
地址
广东珠海市珠海国际会展中心
活动由
中国疫苗行业协会
主办
立即报名
免费
报名中
1004 人关注
立即报名
我在 @百格活动 发现一个不错的活动#第二十二届中国生物制品年会 THE 22nd CHINA BIOLOGICAL PRODUCTS ANNUAL CONFERENCE#,分享给大家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活动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小程序分享活动
首页
组织机构
特邀专家
会议日程
酒店预订
联系我们
文档下载
往届回顾
交通指南
English
立即报名
活动嘉宾
潘勇兵
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研究员
免疫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抗体研究室主任。主要从事重组治疗性单克隆抗体药物的开发工作。先后作为核心技术骨干参与国家重大新药创制“原创性全人源单克隆抗体药物研发技术平台的建立及应用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动物细胞大规模批次流加培养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重组全人源广谱抗新冠病毒单克隆抗体药物的开发”等项目。作为主要负责人参与多个抗体药物的研发工作,目前有包括抗新冠抗体鼻用喷雾剂在内的多个抗体项目处于临床研究或报产阶段。
王佑春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
教授
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执行所长,长期从事医学病毒学的流行病学、分子生物学以及相关产品的质量控制方法研究。主要从事新突发病毒性传染病假病毒研究以及推广应用。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310余篇,其中发表在Cell,Nature, Science, Cell Host & Microbes,J Hepatol 等SCI杂志上100余篇。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和中华预防医学会一等奖各1项;第十八届吴杨药学奖。现任WHO生物制品标准化委员会委员,WHO新冠疫苗组分专家组成员,中华医学会微生物和免疫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药典委员会疫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李玉华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研究员
博士,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生物制品检定所虫媒病毒疫苗室原主任,专业技术岗二级,博士生导师,第10 届、11 届、12 届国家药典委员,国家新药审评专家、国家药品GMP 认证检查员。先后在中国、日本参与、主持乙脑、人用狂犬病、出血热、黄热、森林脑炎、埃博拉病毒病、新型冠状病毒(腺病毒载体、mRNA)、登革热、流感、乙脑/ 麻疹联合、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等疫苗生产、检定及质量控制和标准研究等工作。相关研究研究成果作为国家标准被《中国药典》收录,为相关疫苗的质量标准提高和确保疫苗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提供了强有力技术支撑。先后承担国家和省部级课题14项,申专利11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内外发表文章180余篇,其中在The Lancet、Nature 以及Science、Cell子刊等杂志发表SCI文章50余篇。
贺倩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博士后
博士,毕业于复旦大学,主要从事疫苗质控与评价相关监管科学技术研究。在站期间发表SCI论文23篇,其中一作或通讯作者10篇。系统梳理国内外新冠疫情和新冠疫苗研究进展,采用多种动物模型对我国不同技术路线新冠疫苗的序贯和加强免疫策略研究和评价,国际上首先发表新冠疫苗序贯免疫研究,获Emerging Microbes & Infections期刊2021年最佳论文奖。参与工程院战略研究与咨询项目、中检院标准方法建立、标准品研制和BSL-3实验室建设等工作。
杨晓明
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
国药集团总工程师、首席科学家,中国生物首席科学家,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联合疫苗工程技术中心主任。长期从事疫苗研发和产业化,先后领衔完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疫苗领域的4 个重大科研工程,研发上市国家急需重大产品3 个,建成领先全球的新型病毒灭活疫苗技术体系,成功研发出我国首个无细胞百日咳疫苗,促进我国联合疫苗研发高质量发展,相关成果在Cell,JAMA 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79 篇,为推动我国疫苗关键核心技术进步和国家重大急需产品研发及上市应用发挥关键作用,被选为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并被授予“全国先进共产党员”、“全国创新争先奖”等荣誉称号。现任中国疫苗行业协会副会长,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副理事长,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
邓子新
上海交通大学
中国科学院院士
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Member,CAS),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Fellow,TWAS),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FRSC)。现担任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微生物学会副理事长, 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国际工业微生物遗传学组织专家委员会(GIM-IC)主席。 1982 年获华中农业大学学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助教。2000 年始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2004 年被评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长期从事微生物代谢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主攻放线菌遗传学及抗生素生物合成的化学生物学,打开DNA 硫修饰新领域,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300 余篇研究论文。
李启明
国药中生生物技术研究院(新型疫苗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研究员
博士,国药中生生物技术研究院院长。长期从事基因工程疫苗研发工作,专注于疫苗抗原设计、重组表达关键技术平台建立、计算结构疫苗学等多学科交叉技术的创新应用。主持和完成了多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和多项I类新药的开发及成果转化。在国内外专业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兼任中华预防医学会生物制品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药典委员会委员。
何成
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第二研究室主任
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上海市预防医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长期从事重组类生物制品研究和开发,参与搭建了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重组酵母、重组大肠杆菌、重组MVA病毒载体、Vero微载体细胞大规模培养和蛋白质PEG修饰长效化等多个专业技术研发平台。先后承担“863”计划重大专项、“传染病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专项、“上海市科技支撑项目”等项国家、省市级课题项目以及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多个重大重点课题的研发任务。主持和参与研发的四价HPV疫苗、注射用培干扰素α1b、注射用培尿酸酶等多个国家一类新药获得临床批件,目前正在承担并开展猴痘相关疫苗的研发工作。
王军志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中国工程院院士
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生物制品检定首席专家,一级研究员。WHO生物制品标准化和评价合作中心主任,WHO生物制品标准化专家委员会委员。从事生物药质量评价关键技术研究,其建立的多项技术方法和标准纳入《中国药典》和国际技术指南。在重大突发传染病防控、国家生物制品批签发、国家疫苗监管体系建设及药品监管决策中均发挥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为保障公众用药安全、促进创新生物药成果转化及参与国际竞争发挥了重要作用。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NEJM,Lancet,Nature,Science等杂志发表SCI论文120余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先后获得白求恩奖章、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药学发展奖创新药物奖特别贡献奖、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等荣誉。
王福生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
中国科学院院士
博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主任医师、教授。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感染病医学部主任,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感染病的临床诊治、转化研究及生物安全工作,圆满完成抗击SARS、援塞抗埃和抗击新冠肺炎等多起重大疫情临床救治。擅长病毒性肝炎、艾滋病和疑难危重肝病的临床诊治工作,并结合临床难题开展研究,开拓了疑难肝病和艾滋病等疾病细胞治疗与研究的新方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学科评议组专家、国家及军队生物安全专家组专家,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牵头人,全国创新争先奖状获得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汪萱怡
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与传染病相关的流行病学与疫苗学研究以及治疗性疫苗临床研究。国家免疫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外聘专家,世界卫生组织疫苗免疫实施相关研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疫苗专业委员会,中华预防医学会疫苗和免疫分会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生物统计学专委会常委;《Human Vaccines & Immunotherapeutics》副主编,《中国疫苗和免疫》常务编委,《Emerging Microbes and Infections》、《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等编委。
魏于全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中国科学院院士
肿瘤学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临床肿瘤中心主任与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理事长,原四川大学副校长,原中华医学会副会长。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共同主编、Human Gene Therapy副主编以及几个SCI杂志的编委。于1983年与1986年分别获得华西医科大学学士和硕士学位,1991-1996年在日本京都大学医学院留学并获博士学位,于1996年回国。主要从事生物治疗的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开发、产品研发及临床治疗等,已在多种国际杂志上发表SCI论文300多篇,申请专利60余项,研发了多个创新的生物制剂与靶向药等转让给了企业,正在联合开发。
姚雪静
荣昌生物制药(烟台)股份有限公司
正高级工程师
博士,毕业于同济大学生物学。现任荣昌生物制药(烟台)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具有22年生物医药行业工作经历,参与完成多个生物药物的研发及生产。在重组蛋白、单克隆抗体和ADC药物的质量标准研究及质量管理方面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国家科技重大新药创制”重大专项2项,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
冯辉
上海君实生物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首席运营官
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专业,美国耶希瓦大学爱因斯坦医学院分子药理学博士。现任君实生物首席运营官,近二十年新药研发相关工作经验。历任Humanzyme公司产品总监、MedImmune 抗体研发部项目负责人、TopAlliance Biosciences首席运营官。在国内外药企领导或参与新药研发,制定全球开发战略规划,协调推进非临床实验和临床试验,新药IND/BLA 申报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拥有十多项国内外发明专利,在国际知名杂志发表论文20余篇。在美国参与开发近20个单抗药物, 在中国主持开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多项单抗产品。
于传飞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研究员
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2012年入职中检院,多年来一直从事重组单抗类制品的质量控制和相关研究工作,负责近百种单抗类制品的注册检定和质量标准复核工作,对于抗体类大分子具有丰富的表征、理化及活性分析经验。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及中检院学科带头人培养基金等多项课题,参编(译)专著2本,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30 余篇,包括SCI论文20余篇。
陶磊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研究员
博士,现任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重组药物室研究员,从事重组药物的检测方法开发及质量标准研究。承担重组药物的理化性质分析、活性测定、杂质分析等检定工作,利用质谱技术对我国50余种重组蛋白药物理化对照品进行了结构分析。
严景华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博士。中国生物工程学会抗体工程专委会主任委员。主要研究方向(1)抗体筛选与免疫治疗;(2)基于蛋白三维结构及抗原表位新型疫苗设计及研发。在Cell,Nature,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Nature Microbiology, Nature Communications等SCI杂志发表论文100多篇,申请专利50余项;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获得者;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刘彦君
上海宝济药业有限公司
研究员
毕业于上海第二军医大学海军医学系,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博士,美国加州圣地亚哥Sidney Kimmel肿瘤中心博士后及访问学者。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现任上海宝济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创始人。曾任上海复旦张江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研究院院长。专业从事新药研发和临床研究25年。
周凯松
信达生物制药(苏州)有限公司
高级副总裁
博士,现任信达生物制药高级副总裁,负责工艺开发、产品开发、商业化生产、CMC策略、采购和供应链。在生物医药领域拥有20余年行业经验,在生物药研究和生产、注册申报拥有丰富的经验,曾主导完成了超7款产品上市,领导并完成了40余个抗体及小分子、ADC项目的工艺开发、注册申报,区域涉及中国、美国、欧洲、澳洲等。
王海彬
浙江博锐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正高级工程师
浙江大学药物分析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执业药师,现任浙江博锐生物制药有限公司董事、总裁,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第十二届药典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生物制药,在微生物发酵产品和生物技术药物的研发、注册和商业化生产具有丰富经验,领导团队成功开发数十个品种上市,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多项科技奖项,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论文近40篇,发明专利近20项。中国药学会生物药品与质量研究专家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蛋白质质量联盟副理事长,浙江省药学会生物制药专委会副主委。
李文辉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
研究员
博士,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清华大学生物医学交叉研究院资深研究员。在哈佛大学医学院做博士后期间揭示了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病毒通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 受体感染人类。后带领研究团队在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发现乙型和丁型肝炎病毒感染人的受体为钠离子- 牛磺胆酸共转运蛋白(NTCP)。这一发现是乙肝病毒研究领域30年来里程碑式的突破,揭示了乙型和丁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分子机理,李文辉凭借在乙肝基础研究方面的杰出贡献,荣获2021年“巴鲁克•布隆伯格奖”, 后获得未来科技大奖。
李自强
北京伟德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正高级工程师
博士,毕业于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爱因斯坦医学院博士后,现任北京伟德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CEO、总经理,曾任诺和诺德中国研发中心细胞生物部总监,Biopharm Global Sourcing (全球课题采购委员会) 全球7个成员之一。
霍艳
康龙化成(北京)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研究员
博士,康龙化成药物安全评价部副总裁。中国药理学会药物安全评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局药审在库专家和GLP检查员。从事药物毒理研究24年,研究方向为生物技术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1999-2021年供职于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曾任国家药物安全评价监测中心毒理室主任、日本国立卫研NIHS 和美国环保署国家环境卫生科学研究院EPA NIEHS访问学者。先后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新药创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和省部级课题9项, 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8年,第9完成人),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28篇,参编7部专著。
姚加钦
上海益诺思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首席科学官
美国辛辛那提大学毒理学博士,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博士后。资深药理学家和毒理学家。拥有16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工作经验,曾任美国遗传毒理学会(GTA)和北美中华毒理协会(AACT)理事,先后于1995 年获得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07年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科学成就奖,累计发表论文19篇。
项春生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教授
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博士。浙医一院干细胞临床研究中心主任,浙江生创创始人、首席科学家。国家特聘专家,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国家干细胞临床研究专家委员会委员,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曾任美国陆军传染病医学研究院副研究员,美国UCLA生物芯片研究中心主任,美国NIH资深研究员等。主要从事生物技术和基因组学、干细胞和再生医学领域的基础及转化研究,发表多篇包括Nature Biotechnology, Nature Immunology, Nature Methods, Nucleic Acids Research, Diabetologia,BMC Genomics等期刊的学术论文。
梁旻
上海锦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复旦大学肿瘤学医学博士,美国华盛顿大学访问学者。上海市科委项目评审专家,连续两届美国基因及细胞治疗学会(ASGCT)国际委员会委员。曾任上海三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官,其中人重组5型腺病毒注射液(H101项目,商品名“安柯瑞”)获得中国药监局新药证书并上市销售,是世界上第一个重组溶瘤病毒药物,由此获得2016年上海科学技术二等奖。后担任东源生物公司总经理及东曜药业公司执行副总经理兼首席科学官,负责治疗性单抗药物的研发和产业化工作。致力于肿瘤免疫及基因治疗领域的研究,及相关单克隆抗体、抗体偶联药物及溶瘤病毒制品的开发和产业化。承担了多项国家和省市政府研发项目资助,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一项,863课题五项等。
徐寒梅
中国药科大学
教授
博士,现任中国药科大学博士生导师、江苏省合成多肽药物发现与评价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级人才项目入选专家、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多肽类药物的研究,研究方向包括:创新多肽药物的设计发现及多肽类药物的全面成药性评价,创新多肽药物品种开发,目前开发的多肽药物适应症包括肿瘤、纤维化、类风湿关节炎、疼痛,有的多肽新药品种已经开展临床研究。曾荣获教育部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中国发明协会一等奖等。已主编出版论著三部、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申请国内外发明专利及软件著作权85项。
Patrick Liu
克睿基因
马里兰大学客座教授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医学博士,曾先后担任丽珠医药集团生物药首席科学官,江苏恒瑞集团副总经理兼生物药首席战略官,梯瓦制药公司全球生物药副总裁,罗氏/基因泰克和坦纳科斯研发总监等领导职位。是较早应用单克隆抗体技术从事于生物药研究开发的科学家之一。曾领导生物药研发项目百余项,成功建立多个创新药技术平台,包括基因载体及细胞治疗技术等。在创新药的早期分子发现,转化科学及临床开发等多个领域均有卓越建树。推动12个重要生物药的成功上市,涉及肿瘤,神经,呼吸,免疫及感染等多个治疗领域,是生物技术和创新药研发国际领军人才。
项鹏
中山大学
教授
博士,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现任干细胞与组织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干细胞临床研究专家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干细胞多能性与组织器官再生、间质干细胞治疗机制与临床转化研究,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杰青、重点、面上项目等。作为通讯作者在Nature,Cell Res, J Hepatol,Nat Commun等发表SCI论文80余篇。获得广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广东省医学科技一等奖、广东省丁颖科技奖等。
孙凌云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主任医师
博士,教授,南京鼓楼医院国家风湿免疫区域医疗中心主任、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院长。现任国家干细胞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智能化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药学会干细胞质量控制和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在国际上首先开展异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病,已完成1927例。在Cell Stem Cell、Immunity、Nat Commun、Stem Cells、Ann Rheum Dis、Nat Rev Rheumatol、Blood、Gut等上发表论文561篇,其中SCI论文262篇。间充质干细胞研究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华医学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共22项。
杨莉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
研究员
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获得者(2009);四川省杰出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资助计划获得者(2012);获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2014);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016)等多个荣誉。国家药典委员会生物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副秘书长,国家重大专项、自然科学基金等评审专家,多家SCI杂志审稿人。从事重大疾病生物技术药物研发。已成功转让6个一类新药,参与重组新冠疫苗的研发,获临床批件4 份。发表第一/通讯作者SCI论文65篇;申请62项发明专利(3项PCT),授权34项(4个国际);获得10项国家级项目资助。
万涛
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教授
博士,国家干细胞临床研究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专家,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专家。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恶性肿瘤免疫治疗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牵头人,国家十二五“863” 主题项目“细胞治疗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和十一五“863”重点项目“重大疾病的细胞和免疫治疗”项目首席,参与我国多项细胞治疗监管政策和相关指南的制定和撰写。主要从事肿瘤免疫与免疫治疗的研究,包括创新型肿瘤治疗性疫苗的研发、肿瘤免疫微环境的研究等。
颜光美
中山大学
教授
中山大学博士,前副校长,药理学教授;广州威溶特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CSO。致力于溶瘤病毒疗法研究,2014年首次鉴定天然非致病性甲病毒M1为一种新的溶瘤病毒,是完全由国内原创发现的新品种。其团队对M1病毒进行了长达十多年的研究,为溶瘤病毒疗法提供了新范式:1)精准治疗;2)冻干和静脉给药剂型;3)多种联合策略。目前正在进行中国、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多国临床试验申报。
李少伟
厦门大学
教授
博士,厦门大学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疫苗组组长,福建省翔安创新实验室副主任。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和《自然•生物技术》评选的2016年度全球转化研究TOP20,担任世界卫生组织疫苗产品开发咨询委员会(WHO-PDVAC)成员。为主研制全球首个戊肝疫苗、首个国产HPV 疫苗和国内首个第三代艾滋诊断试剂等。主持国家863 计划项目、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求是杰出青年成果转化奖等;在《细胞•宿主与微生物》《自然•微生物学》《自然•通讯》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2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授权29项。
张辉
中山大学
教授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上州医学中心博士。现任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国华”讲习教授,病原生物学与生物安全系主任,人类病毒学研究所所长,兼任广州千扬生物首席科学家。主要从事针对多种高致病性病毒的纳米颗粒疫苗研制、免疫细胞治疗。 2008 年获聘费城托马斯- 杰佛逊大学医学院正教授(终身),2009年入选中组部高层次人才。作为主要作者在《Nature》、《NEJM》、《Nature Med》、《Immunity》等发表论文。
刘良
广东省中医院
中国工程院院士
博士,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西医融合创新研究院院长,刘良院士中西医诊疗融合创新团队负责人,美国发明家学会院士,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首席科学家、澳门科技大学荣誉校长、讲座教授、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项目顾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249技术委员会委员及中药标准化工作组召集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药免疫专业委员会会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特邀研究项目审评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合作交流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内地与澳门科技合作委员会委员、国际著名SCI期刊Pharmacological research 荣誉主编、Phytomedicine副主编等。
钟南山
广州医科大学
中国工程院院士
广州医科大学呼吸内科学教授,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院士是我国支气管哮喘、慢性咳嗽、COPD、重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防治的领军人物。先后主持国家973、863、“十五”“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WHO/GOLD 委员会全球协作课题等重大课题十余项。荣获新中国最美奋斗者,改革先锋(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的重要推动者),创新争先团队奖,共和国勋章者等数十项荣誉。
张云涛
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
博士,国药集团首席科学家,中国生物首席科学家、副总裁。长期从事新型病毒性疫苗研发及产业化、生物技术药物(单抗等)的开发和免疫诊断试剂的开发及产业化,主持研发上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球首个EV71疫苗;建立全人源单克隆抗体药物研发技术平台,研发全球首个IL-17RA融合蛋白;组织开展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诊断试剂及单克隆抗体项目研发,实现全球第一个新冠灭活疫苗附条件上市,并获得世卫组织紧急使用授权,被授予“全国科技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中央企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兼任中国疫苗行业协会疫苗质量安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生物制品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疫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微生物学会生物制品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药学会生物制品与质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
王祥喜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研究员
博士,现任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感染与免疫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博士生导师。主要运用结构生物学、病毒学、细胞生物学等技术方法,围绕重大传染性疾病直接相关的病毒全颗粒以及与中和性抗体、关键受体复合物的结构与功能展开研究,并基于结构开发新型病毒样颗粒疫苗和抗病毒药物研究。以通讯身份在Science, Nature, Cell, Cell Host & Microbe, Nature Microbiology等杂志发表50余篇文章。相关研究成果被评选为“2020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2019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2019年中国科技十大新闻”以及“2018年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曾获得首届钟南山青年科技创新奖等多个奖项。
毛群颖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研究员
硕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手足口病及肝炎疫苗质控及评价研究,作为主要负责人完成“十一五”~“十三五”、863、重大新药创制等多项国家课题;作为我国技术负责人与英国NIBSC共同完成WHO第一届EV71中和抗体国际标准品、EV71疫苗国际标准品研制;并于2020年协助WHO完成首个WHO EV71疫苗国际指南编写和制订工作,为全球EV71疫苗的研发和应用提出总体指导和建议。曾多次获北京市、中华医学会、中国药学会、预防医学会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及个人奖,已发表论文110余篇,SCI50余篇。
周勇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研究员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重组药物室副主任,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生物技术专业委员会),主要从事重组生物技术产品(细胞因子类、融合蛋白类、基因治疗制品、核酸药物等)质量控制、技术规范、检验方法和质量标准的研究。多次承担国家重大专项和“863”等课题的研究工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发表论文50余篇,参加编写著作3部,专利授权3项。
邹全明
陆军军医大学国家免疫生物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教授
博士,现任国家免疫生物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国务院药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中国药学会生化及生物技术药物专委会副主委(候任主委) 等学术职务。成功研制国际首个幽门螺杆菌疫苗,主研的超级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疫苗正在Ⅲ期临床试验,推动我国原创细菌疫苗研发跻身国际前列。在Lancet等发表SCI论著140余篇,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计划执行突出贡献奖、重庆市技术发明一等奖、重庆市自然科学一等奖。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3等功4次。
陈凌
广州实验室,广州医科大学
教授
博士,毕业于上海医学院医疗系,获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医学院生物学博士,哈佛医学院博士后及讲师。1997-2001年在美国默克实验室担任资深研究员,是当时最具创新性的腺病毒载体艾滋病疫苗发明人。曾先后担任葛兰素史克公司药物研发副总裁,赛诺菲巴斯德疫苗研发副总裁。2003 年非典疫情后,全时回国担任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创始院长,并联合钟南山院士创建了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并担任常务副主任(2013-2017)。新冠疫情发生后,全力开展抗体及疫苗研究并推动鼻喷疫苗研发与应用,做为主要发明人已获得8项新冠疫苗专利授权。在新冠疫苗与抗体研究领域发表了20多篇文章。
邵宁生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军事认知与脑科学研究所
研究员
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小核酸生物学功能研究。课题组近年来的主要研究工作包括:(1) miRNA结构与功能研究;(2) 核酸适配体筛选技术研究与应用。兼任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RNA专业分会委员,中国药学会生物药品与质量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生理科学进展”等杂志编委。
周鹏飞
武汉友芝友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兼CEO
高级工程师,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分子免疫学博士,斯坦福大学肿瘤中心博士后。武汉友芝友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客座教授、中南大学客座教授。从事于肿瘤靶点和免疫靶点的双特异性抗体药物研究,其中四个I类新药获得中美临床批件,处于临床研究阶段,该系列产品获得“十二五”、“十三五”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支持。累计申请专利70余项,其中PCT专利14项,已授权发明专利43项,在国际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8篇,主持重大科研项目十余项,荣获国侨办“重点华侨华人创业团队”称号、湖北省政府“黄鹤友谊奖”、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第四批“3551光谷人才计划”等多项荣誉。
陈德祥
成都迈科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总经理
博士,毕业于美国密西西比州立大学,国际疫苗专家,迈科康生物创始人。从事疫苗研究、开发及推广30余年。在辉瑞、诺华,及帕斯适工作期间先后主持参与近20个传染病疫苗开发,包括多个全球上市的13价肺炎、流脑、轮状病毒、流感和儿童多联苗。2016年作为国家重点引进人才回国,创立公司融资超8亿元,并入选GEI独角兽(潜在)企业。曾担任世界卫生组织、比尔盖茨基金会、全球动物疫苗联盟专家顾问,发展中国家疫苗生产企业联盟观察员。
马宁宁
沈阳药科大学
教授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生物化工专业博士,沈阳药科大学特聘教授,2009年入选国家特聘专家,曾担任新药创制专项生物制药责任专家组专家、“863”生物项目评审专家,现任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科技委员会副主任,AntibodyTherapeutics 编委。曾在美国辉瑞公司从事重组蛋白药物和单克隆抗体开发,2008年获得辉瑞全球研发最高奖项—2008成就奖。曾领导开发多个生物药物研发,其中重组凝血八因子品种已经在中国批准上市。
付志浩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研究员
理学博士,中检院院士学术助理,先后在重组药物室、科研管理处和单克隆抗体产品室工作,2014年作为访问学者在美国麻省大学医学院基因治疗中心从事合作研究。先后从事细胞因子、细胞基质、基因治疗产品和单抗产品的质量控制和相关研究工作,主持和参与国家重大新药创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项目等多项课题,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郭中平
国家药典委员会
研究员
主要从事生物制品质量控制及生物制品国家标准研究和技术管理,具有多年生物制品生产与研发从业背景和相关工作经验,参与、组织完成了多版《中国药典》三部编制工作。
刘大涛
迈威(上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联合创始人、CEO
博士,迈威(上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CEO,2021年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领军人才;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新药创制重大专项评审专家;工信部人才评审专家;中国生化制药工业协会重组药物分会专家,上海生物制药产业创新联盟秘书长。20余年治疗用单克隆抗体、重组蛋白质药物等的生物技术新药研发和产业化经验。曾任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副院长、上海交联药物研发有限公司总经理、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研究所副所长。主持及参与完成10余项单抗类生物大分子药物的临床前研发并获得临床试验批件。先后承担或参与863、重大新药创制、国资委、上海科委等近10项科研项目,发表论文20余篇,授权专利5项。
孟淑芳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研究员
博士,国家新药审评咨询专家、国家第十一届药典委员,国家及北京市干细胞临床研究委员会委员等。现任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生物制品检定所细胞资源保藏研究中心主任, 主要从事生物制品的质量控制研究。近年来承担或参加了多项国家课题,涵盖了细胞基质、免疫细胞治疗、组织工程细胞及干细胞领域,重点研究细胞质量控制检测方法及质量标准。
朱依谆
澳门科技大学
教授
博士,科大医院内科全科执业医师、中国国家级名医。澳门科技大学协理副校长,药学院院长。曾任复旦大学药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重大研究计划(973)首席科学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重大新药创制大平台首席科学家、上海市白玉兰荣誉奖获得者。长期从事心脑血管、炎症免疫机制和抗衰老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国家973 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等10余项国家和地方的重大科研项目。发表330余篇科学论文,被引超过15300余次(h-index 67,i10 index 228),研发成果先后获得中国授权发明专利38项,美国及世界(PCT)、日本新药发明专利10项。被美国Science期刊评述为中国新药研究的先驱者之一。
刘明耀
华东师范大学生命医学研究所/上海邦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教授
博士,华东师范大学生命医学研究所所长,上海邦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上海市调控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曾任美国德克萨斯农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研究所等三所高校终身正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中国细胞生物学会肿瘤细胞分会会长;教育部科技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G蛋白偶联受体(GPCR)在个体发育和重大疾病发生发展中的功能、机理及靶向药物研发以及基因编辑和细胞治疗的技术应用转化研究。先后主持国家973和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项)、国家重大新药创制课题等。发表SCI论文400余篇,申请专利200余项,授权100余项。
盛龙祥
广州派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工艺开发高级科学家
博士,毕业于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药理系,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现任职于广州派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负责基因治疗载体AAV 工艺平台的技术开发,参与多项基因治疗药物的CMC开发与IND申报。在细胞与基因治疗领域具有丰富的研究经验,长期从事神经科学和眼科学基础研究及基因治疗载体的应用,已发表SCI学术论文十余篇,申请/获批中国发明专利3项。
陈晓庆
深圳亦诺微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高级工程师
博士,深圳市高层次人才,亦诺微医药药物研发VP,负责OVPENS平台病毒和非病毒载体新药研发。共发表SCI论文20篇,包括国际权威杂志PNAS,PLoS Pathogens,Molecular Therapy 等, 文章他引总计超过230次,累计影响因子超过80分。主导并获得多项专利授权。作为项目负责人和技术骨干主持并参与多项国家和市区级科研项目,包括国家十三五重大新药创制,国自然,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专项等。
李越希
华东医学生物技术研究所
研究员
博士,博士生导师,华东医学生物技术研究所主任。从事疫苗、药物及细胞治疗等生物医药研究。承担国家“863”重大课题、重大新药创制等课题30多项。获国家新药证书3项、医疗器械证书70多项。申报发明专利33项,已授权24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国家“863”疫苗项目总体组专家,江苏省医学领军人才、重点学科带头人。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理事,江苏省生物技术协会副理事长。
李锡明
亿一生物制药(北京)有限公司
首席执行官
博士,亿帆医药副总裁,亿一生物首席执行官兼首席医学官。曾于中美的跨国药厂包括礼来药厂,拜耳美国研究中心,法码西亚药厂,罗氏药厂,绿叶制药,石药集团等工作25年余,任首席医学官,医学临床研究部门VP和其他高级职务。领导了多个新药项目的开发工作,在中美获得了3个新药的上市批件,另有2个新药的上市申报资料正在FDA的审核中。
钱程
重庆精准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教授
博士,重庆精准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科学家,国家精准医学生物治疗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主任,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长期从事于癌症基因与细胞免疫治疗的基础和临床应用研究。目前带领的团队,主要从事CAR-T、CAR-NK等精准免疫治疗的药物开发及临床应用。在国际著名的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Gastroenterology、Hepatology等SCI期刊上发表论文170余篇,总影响因子达1000, 他引10000余次。获得国家和国际PCT发明专利二十余项。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精准生物治疗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免疫治疗工程分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抗癌协会生物治疗专委会主任委员。
孙黎
厦门特宝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厦门特宝生物联合创始人、董事长、总经理。作为团队负责人主持研发上市4项生物制品,开展多项新生物制品的研发工作。参与主持多项国家重大新药创制项目,获国家、省、市多项科技计划支持。
丘远征
石药集团
疫苗临床中心总经理
博士,从事疫苗早期研发、临床研究和医学事务工作近18年。曾先后服务于中生集团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科兴生物、葛兰素史克、赛诺菲巴斯德、默沙东研发、复星医药,负责肺炎球菌结合疫苗、Hib疫苗的早期研发;和人用禽流感疫苗(H5N1)、甲流H1N1疫苗、百白破为基础的联合疫苗、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麻腮风水痘联合疫苗、脊灰灭活疫苗、轮状病毒疫苗、HPV疫苗、新冠mRNA疫苗的注册临床研究;及多种疫苗的上市后临床研究和医学支持。现服务于石药集团,负责疫苗产品线的临床研究。
黄维金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研究员
医学博士,现任中检院生检所艾滋室主任。作为负责人承担国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或任务多项。主要从事HPV、流感、HEV、HIV、新突发传染病等病原的相关制品评价方法工作。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5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5项。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中华预防医学科技一等奖、河北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科研奖励。兼任中华医学会微免分会青年委员、北京医学会病毒学分会委员等。
谢良志
神州细胞工程有限公司
教授
博士,硕士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后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生物化工博士学位,从事动物细胞高密度流加培养工艺研究,博士毕业后曾在美国默克公司从事病毒疫苗的研发工作6年,2002年回国创立神州细胞,自90年代初开始一直从事单克隆抗体药物、病毒疫苗等生物制品的研发工作。参与我国多次新发突发重大传染病应急药物的研发和技术攻关。担任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国家重大新药创制总体组专家。
晋竞
广州派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首席执行官
毕业于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并在伦敦大学学院获得生物化学工程博士学位,曾任原生抗原公司首席科学家并与GSK, Pfizer, Merck, UCB及Boehringer-Ingelheim等大型企业建立了技术合作。主要从事于创新型类病毒颗粒(VLP)疫苗平台研究、转化研究与产品商业化。于牛津大学博士后期间与团队开发了世界首创的蛋白结合技术,突破VLP疫苗在稳定性和产能上商业化瓶颈,成功转化与推动了多个创新疫苗进入临床研究,并与2017年在英国创建了SpyBiotech公司任其首席技术官带领团队开发创新类VLP疫苗。
谭德讲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主任技师
现任中检院化学药品检定所药理室副主任。药物分析杂志和中国药事编委。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医疗器械审评专家,NMPA实验室能力验证专业委员会委员等。近年来主要从事药品质控的方法学、药品质量标准、定量风险评估和统计在非临床领域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先后承担过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参与编写学术著作8部。代表性作品有生物活性方法验证专栏、理化分析方法验证专栏和统计应用专著,是国内首个系统介绍监管科学的作者。
张英起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教授
博士,现任空军军医大学药学系教授,兼任全军生物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药学会生化与生物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从事抗肿瘤和特殊环境损伤防护生物工程药物研发工作。承担国家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课题20余项。获国家一类新药证书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6项,以通讯作者在Advance Science,Nat Commun, JITC,Arthritis Rheumatol,J Control Release等学术期刊发表科研论文100余篇。
王兰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研究员
医学博士,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毕业于北京大学免疫学专业,现任中检院生检所副所长、单抗室副主任,EDQM单克隆抗体工作组专家、第十二届药典委员会委员、国家新药咨询委员、中国药学会第二十五届理事会理事,中国药学会生物药品与质量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等。主要从事生物技术产品的质量研究与控制,主持和参加了20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部分研究成果作为国家标准编入了《中国药典》三部;发表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论文80余篇,参编著作6部。
朱建伟
上海交通大学
教授
博士,上海交通大学“致远”讲席教授,药学院第三任院长,“细胞工程及抗体药物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及首席科学家,致力于生物技术药物的研发及产业化。曾主持国家“863”重组蛋白药物产业化平台项目,曾主管、主持领导对60多个各类生物候选药物,进行产业化及临床I-III期研发,其中三个成为上市产品。获得多项中国及国际授权专利。曾在国际疫苗研究所、美国NIH、以及Bayer、Boehringer Ingelheim等任生物药物研发生产及GMP顾问。获得2017、2018年国家产学研促进奖成果奖。
梁成罡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研究员
博士,现任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激素室主任,第十一届国家药典委员会生物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药品注册审评咨询委员,《药物分析》杂志编委,中国药学会生物药品与质量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2020-2025年度USP生物药2(BIO-2)-治疗性蛋白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重组激素类、重组酶类药物质量控制。曾承担和参加国家级科研课题11项。发表有关激素和酶类药物质量控制的学术论文60多篇。
廖化新
珠海泰诺麦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董事长
博士,毕业于美国UNC-CH大学,教授,国家特聘专家,珠海泰诺麦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CTO。曾任美国杜克大学人类疫苗研究所教授、科研所长。长期从事病毒学、免疫学及病毒疫苗的研究,发表论文200余篇,专利60余项。其成功建立并得以高效应用的新一代全人源单克隆抗体研发综合技术平台,为天然全人源单克隆抗体的分离、进而为疫苗的研发、保护机理的研究以及治疗性单克隆抗体的研发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谭文松
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倍谙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教授
博士,博士生导师,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学科带头人,华东理工大学张江现代生物技术研究院院长,上海倍谙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高校化学工程学报》编委会副主委,《Journal of Bioscience and Bioengineering》等杂志编委。主要从事动物细胞培养过程及生物反应器工程科研教学。构建了集技术、产品和人才培养为一体的动物细胞培养过程及其生物反应器工程优化放大技术平台,为重组蛋白(包括抗体药物等)、病毒疫苗和干细胞及细胞治疗等生物医药产业提供关键技术的创新研发与应用、支持和服务,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并提供无血清培养基等关键原材料和生物反应器等关键装备的保障。
陈博
康诺亚生物医药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董事长
美国Albert Einstein College of Medicine博士、抗体药物研发专家,拥有逾20年的创新药物开发经验及丰富的创业管理经历,为创新生物药品研发实践者和引导者。2016年创立康诺亚生物,2021年7月引领公司香港上市。曾在TrellisBioscience和StemcentRx公司从事领导生物技术药物开发工作,而后作为董事长和总经理创立武汉华鑫康源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和上海君实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其研发的中国第一个抗PD-1人源化抗体拓益(特瑞普利单抗注射液)已于2018年批准上市。目前主持开发的多个全球和国内首创抗体药物已进入临床研究。
李长贵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研究员
南开大学学士,第四军医大学博士。现任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生物制品检定所副所长,兼呼吸道病毒疫苗室主任。研究方向为病毒性疫苗质量控制。长期从事病毒性疫苗,包括麻风腮疫苗、流感疫苗、脊灰疫苗的检定和科研工作, 每年签发疫苗超过1亿剂次, 相关科研工作先后在甲流疫情防控、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新疆脊灰输入事件以及脊灰疫苗免疫策略转换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2015年被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的称号。
徐苗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研究员
博士,现任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生物制品检定所所长,主要从事生物制品质量研究和评价工作。曾获中国防痨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药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中国药学会-以岭生物医药青年奖,全国市场监管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等荣誉。 主持国家传染病科技重大专项、国家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863课题等多项课题,研究成果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SCI论文30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6项。兼任中华预防医学会理事、国家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专家委员会委员;同时担任《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微生物与感染》等杂志编委。
卫江波
中国生物研究院
研究员
国药中生生物技术研究院实验室主任。长期从事疫苗和生物技术药物研发。在单纯疱疹病毒疫苗研究中进行了长期探索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建立了基于反向遗传学技术的RNA病毒类载体构建技术平台用于疫苗开发。
许文波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研究员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所长,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卫生计生委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并10次获得中华医学会和中华预防医学会科技奖项。曾承担国家863计划、97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 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带领团队在国际上首先发现腺病毒55型,并首次在进口冷链外包装样品中分离到新冠活病毒,为冷链产品相关从业人员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李琦涵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
教授
博士,现任北京协和医学院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与疫苗相关的病毒学及病毒免疫学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及病毒疫苗的创新研发,曾主持“重大新药创制”“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课题。
杨嘉明
珠海市丽珠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高级工程师
博士,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现任丽珠生物常务副总经理。拥有十五年的药物研发经验,在生物药研发、CMC、注册申报和临床药理等有丰富经验。作为核心成员领导超过12个治疗性生物药、重组蛋白疫苗的研发,完成了12品种临床申报,其中1个品种获批上市,2个上市申请。发表SCI论文十余篇,获发明专利授权6个。入选广东省第三批引进创新科研团队核心成员和珠海市高层次人才。
李航文
斯微(上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博士,毕业于M.D Anderson,曾任美国罗斯维尔癌症中心药理及临床治疗系助理教授,现任同济大学东方医院特聘研究员。有19年以上的RNA 及癌症免疫治疗领域的经验,研究领域包括肿瘤免疫治疗,RNA药物及癌症干细胞等,先后发表20余篇SCI文章及著作,所发布文章累计被引用次数超过2000次,连续获得美国国防部的项目资助和奖项,2021年获得全国科技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其创立亚洲第一家专注于mRNA创新药物研发的公司---斯微生物。公司现已发展成为全球领先、国内首家的mRNA疫苗及药物研发的平台型创新药企。基于自主研发的脂质多聚物纳米载体 (LPP) 技术平台,开发传染病 (包括新冠肺炎、流感等)、肿瘤、罕见病等疾病的mRNA药物。
李富荣
南方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深圳市人民医院)转化医学协同创新中心
研究员
博士,研究员,主要从事干细胞研究与临床转化工作,近年来承担国家863项目1项,国家973项目2项,国家重大专项子课题1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以及广东省和深圳市重大项目18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Circulation Research等SCI收录杂志上发表论著60余篇;在国内CSCD核心期刊上发表论著200余篇;主编和参编3部学术著作;获得国家发明专利6项。先后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等9项省部级成果奖。培养博士后、博士、硕士研究生50余人。任《Cell tranplatation》,《 Int J Nanomedicine》,《Cell Sciencec》,《中国病理生理学杂志》等编委。
吴琼
上海药明巨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SVP&CCO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现任药明巨诺首席商务官、高级副总裁,推动公司首个CAR-T产品倍诺达®从上市到商业化的迅速转型。扎根医疗行业28年,具有丰富的多产品线商业运营、战略规划及管理经验。曾任默沙东副总裁兼专科业务董事总经理,领导了多个产品领跑全球市场。并曾先后在百特、西安杨森等跨国医疗公司担任要职,进行业务模式创新, 取得了卓越的商业化成果。
杨永广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教授
博士,吉林大学唐敖庆学者卓越教授、第一医院转化医学研究院院长、器官再造与移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主任、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疫苗与细胞治疗产品人源化动物模型评价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国家临床干细胞治疗指导专家、吉林省干细胞学会理事长、吉林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曾任哈佛大学医学院副教授和哥仑比亚大学医学院中心终身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移植免疫、肿瘤免疫、人源化动物模型。
韩倩倩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研究员
细胞生物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医疗器械检定所副所长,国家级医疗器械GMP检查员,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用医疗器械标准技术归口专家组副组长,医用增材制造医疗器械标准技术归口秘书处秘书长。从事无源医疗器械临床前安全性有效性评价和材料毒理学评价研究。作为负责人承担十三五、十四五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课题两项,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课题两项,全军后勤科研计划重大专项课题一项。共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SCI累计影响因子60分以上, 参与编著专著3部,以第一起草人制定医疗器械国家行业标准五项。
姚佳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
实验室副主任
兰州大学生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美国梅奥医学中心博士后,甘肃省生物治疗与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长期从事多肽药物研发工作,在化学合成、药物化学及化学生物学方面具有良好的研究背景。于 2018年开始iPSCs相关肝脏再生研究,于2019年赴美国梅奥医学中心(Mayo clinic, William J. von Liebig Center for Transplantation and Clinical Regeneration, Rochester, MN)访学一年,在Scott Nyberg教授(肝脏/肾脏移植中心主任)研究组从事iPSCs-HLCs原位/异位移植动物实验,以及囊胚互补(Blastocyst Complementation)等相关研究。
吴小兵
北京锦篮基因科技有限公司
董事长兼总经理
博士,从事病毒载体与基因治疗应用研究30余年。曾于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从事病毒载体研究工作15年,先后被评聘为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以及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4年创立北京瑞希罕见病基因治疗技术研究所,2018年创立北京锦篮基因科技有限公司。曾因病毒载体方面的成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卫生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北京市科技成果二等奖。个人获得863计划15周年重要贡献奖。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病毒载体相关发明专利10余项。
张可华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副研究员
博士,任职于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细胞资源保藏研究中心。主要从事干细胞产品的质量评价方法开发、质量标准研究工作,并负责相关产品的法定检验和质量复核检验工作。兼任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生物制品临床前评价技术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北京协和医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徐建青
复旦大学
研究员
博士,复旦大学特聘教授、上海市新发再现传染病研究所所长、中山医院生物治疗中心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感染免疫学研究、以及免疫药物与疫苗研发。先后主持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国家“十一五”与“十二五”重大传染病科技专项项目,美国NIH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及国际合作项目。在Nature、Science、Nature Immunol 等国际杂志发表SCI论文210篇。获得上海市科技成果奖2项、上海医学科技奖1项。申报发明专利50余项,已获得授权10余项。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免疫与细胞治疗分委会主任委员、中国免疫学会感染免疫分委会常委兼秘书长、中国医师协会细胞治疗专委会常委、Journal of Bio-X副主编、Emerging Microbes and Infection (Nature子刊) 编委、Infectious Diseases and Immunity编委。
刘滨磊
武汉滨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教授
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湖北省特聘专家,武汉滨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总经理、首席科学家。是首个被美国FDA批准上市的溶瘤病毒药物T-VEC的主要原研人。2010年创建滨会生物,建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行业领先的病毒载体、核酸药物和蛋白药物平台,多平台协同开发Ⅰ类生物新药(疫苗)。其中,病毒载体平台开发的候选药物OH2注射液先后获得中国NMPA和美国FDA批准开展临床试验,并获得FDA孤儿药认定,是目前全球首个进入临床研究且取得积极疗效的溶瘤II型单纯疱疹病毒候选药物。
史新昌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研究员
第四军医大学理学博士,任职于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重组药物室,从事多年的生物制品质量控制研究工作。主持参与省部级以上课题6项;发表国内外论文80余篇、专著多部。兼任中国生物医药技术协会基因治疗分会委员会委员。
李宗海
科济药业控股有限公司
研究员
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上海市肿瘤研究所癌基因及国家基因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科济药业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执行官、首席科学官。长期从事CAR-T细胞等转化研究,其领导开发的CT041被美国FDA 授予再生医学先进疗法(RMAT),被欧洲药品管理局(EMA)授予优先药物(PRIME)资格,并成为全球首个进入确证性临床试验的实体瘤CAR-T候选产品;另一候选产品CT053也获得了RMAT资格和PRIME资格,及中国的突破性治疗药物品种资格称号。是CycloCAR®, THANK-uCAR®,LADAR® 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细胞治疗技术平台的主要发明者。
李新燕
芳拓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方拓生物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副教授
博士研究生,芳拓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方拓生物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总裁,首席医学官(CMO)。5年临床工作经验,10年免疫学教学和科研经历。从事创新药物研发管理20年,负责R&D、临床前动物有效性/安全性评价、临床试验、注册申报、药物生产和质量控制等。作为项目负责人组织实施了两个原创新药在中国/美国的研发全过程。曾主持CART细胞的临床前、IIT、注册临床研究、IND申报等工作。曾先后主持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重大新药创制多项课题。
桑国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临床药理学专家。现任中国药学会理事长、国家“重大新药创制”重大专项技术总师,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资深研究员。曾任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所长、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国际药理联合会理事、国家药典委员会秘书长;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十四届农工民主党中央主席。
赵铠
中国工程院院士
医学病毒学专家。毕业于复旦大学。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病毒疫苗研究开发工作。参加并完成了抗原-抗体复合物免疫治疗乙肝病毒感染的机理研究和我国首次对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有效防控及集成创新性研究。以上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部委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部委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新药证书3件。主编专著4册,参编10册。
俞永新
中国工程院院士
毕业于福州大学(原福建协和大学)生物系。同年分配到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简称中检院,原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工作至今,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研究员,疫苗首席专家,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主要从事流行性乙型脑炎、狂犬病、出血热等疫苗质量控制和研究以及虫媒病毒病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研究。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发表论文280多篇,主编和参编论著10册。2010年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授予“终身成就奖”。
封多佳
中国疫苗行业协会
会长
研究员,历任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所长、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所长、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公司副总经理、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副总经理。现任中国疫苗行业协会会长。
梁争论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研究员
北京医科大学博士,二级研究员,中国微生物学会生物制品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主持完成多项国家科技攻关及重大传染病专项课题。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3项; 获第八届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华预防医学会公共卫生与社会医学发展贡献奖,以岭生物医药创新奖,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药学奖,国务院政府专家特殊津贴;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和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发表文章300余篇,其中SCI论文100余篇。
朱凤才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主任医师
江苏省疾控中心副主任,中国疫苗行业协会疫苗临床研究分会主委,临床疫苗学专家,享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江苏省“333 工程”第一层次培养对象,Lancet人物专访:“在中国构建世界一流的疫苗临床评价方面,朱凤才是一位先行者” 。主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863”项目,以第一完成人获得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以第一和/或通讯作者在NEJM发表论著3篇,在Lancet主刊发表论著7篇,及在Nat Med、Lancet系列子刊等高水平学术期刊共发表主要论文150余篇,其中11篇为ESI 高被引论文。
沈心亮
原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
研究员,多年担任研究生导师。曾任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第四研究室主任、副所长、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副所长、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所长、党委副书记,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首席科学家。
侯继锋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研究员
现任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血液制品室主任,主持科室全面工作。在中检院工作29年,主要从事血液制品质量控制、研究和检定工作。曾主持国家“863”课题、重大新药专项课题和国家基础科学研究课题6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现为国家新药审评咨询专家,沈阳药科大学兼职教授,《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和《中国输血杂志》编委。
李长清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输血研究所
教授
博士生导师,血浆蛋白质重点实验室主任,科技处处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科技部评审专家;国家单采血浆站飞行检查组和国家血液安全督导检查专家组组长;国家药监局血液制品质量控制重点实验室学委会副主任等;《Biologicals》等多家SCI杂志编委、中国输血杂志编委。长期从事血液相关蛋白与疾病及其疗效分子机制;血液成分制品安全性、有效性的评价体系建设及检测关键技术与标准化研究;单采血浆和血液制品管理法规与标准研究;血液相关蛋白质产品研究开发。先后主持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863"计划项目、国家卫生行业科研重大专项、等国家及部省级项目10多项。在国内外科研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0 余篇,其中SCI论文超过80篇,申请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0多项。
马莉
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
副主任技师
北京协和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中国输血协会血液制品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主要从事血液及成分质量标准研究、血液关键蛋白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及疗效机制的研究。近5年,承担或参与国家药典委员会药品标准制修订研究课题、省部级科研项目、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先导专项、以及横向项目20余项,发表国内外研究论文40余篇,授权国家专利4项,获第十八届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四川省医学科技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全国医药卫生青年科技论坛优秀论文奖1项。
马山
山东泰邦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高级工程师
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于山东生物制品研究所(后改制为山东泰邦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参加工作至今,从事血液制品生产、质量及研发三十多年,负责公司研发和技术工作,主持公司人凝血因子IX、人纤维蛋白原、人凝血酶原复合物、人凝血因子VIII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和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等十余种血液制品研制并获得生产文号上市。参与并主持“863”计划、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专项等科研项目 3项,国家级火炬计划4项。
李秀玲
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研究员
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主要从事病毒性疫苗研究与开发工作,“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期间先后主持完成多项重大科研项目的研制,获临床试验批件3项、新药证书2项、发明专利4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80 余篇。
何勖
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
信息情报中心副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为血液信息管理和决策支持。先后参与卫生信息标准制修订项目4项,国家和省级项目5项,并提供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与行业提供多份信息化建设方案建议书。作为专家组成员,多次参与各类国家及省级血液安全督导检查及飞行检查工作。中国输血协会血液信息化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血液制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原料血浆工作委员会质量与信息化专项工作组成员。
刘永江
北京康乐卫士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
教授,北京康乐卫士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总经理、董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首都劳动奖章”获得者。曾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主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1项,北京市重大科技计划课题3项。主持三价和九价HPV疫苗研究,目前两款疫苗均进入III期临床试验;主持十五价HPV疫苗的临床前研究,并获得临床批件。在Chinese Medical Journal、Papillomavirus Research等杂志发表疫苗研究相关论文12篇,申请46项发明专利,其中33项专利授权。
张学成
华兰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开发部经理
华兰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开发部经理,曾担任生产部经理,主要从事血液制品药物的生产和开发工作。先后参与了生物技术药物纯化分析仪器在疫苗和血液制品研发中的应用(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等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技项目;负责血液制品人凝血因子Ⅷ、人纤维蛋白原、高浓度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等多个产品的研制工作;并在《中国输血杂志》、《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等期刊发表的论文十余篇,申请专利十余项。
马玉媛
军事医学研究院卫生勤务与血液研究所
研究室副主任
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血液制品集成创新、品种研发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在纤维蛋白原衍生制品、特异性免疫球蛋白研发方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主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等多项课题研究。发表论文七十余篇,获得国家专利10项、美国专利1项,参编专著5部。研发的两个品种实现成果转化。兼任中国输血协会输血医学科研工作委员会委员,《临床输血与检验》杂志编委。
庄云龙
山东省血液中心
主任技师
博士,质量管理科主任,血液研究所副所长,长期从事质量管理和科研工作。组织编写《山东省血站质量管理体系编写标准化指南》和《山东省血站采供血全过程质量指标检测体系》,国家血液安全技术核查专家。在科研上主要从事血小板凋亡的分子机制研究和储存研究,主持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省卫生医药发展计划项目1项、中国输血协会威高基金项目1项、全省卫生健康政策研究重点课题1项。以第1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43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5篇。2014年-2015年,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任访问学者。兼任中国输血协会输血医学科研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输血杂志》编委等。
程露
上海莱士血液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高级工程师
博士,上海莱士血液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研发部高级经理。在血制品、单抗和重组蛋白药物开发方面具有十多年的制药研发经验。承担国家十二五计划“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专项发展资金项目等;曾获上海市奉贤区拔尖人才,“硕果英才”等荣誉称号。
曾明
上海君拓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研究员
博士,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疫苗等生物制品的质量控制及研究工作,1990年-2019年在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学习、工作;2019年-2021年任康泰生物首席科学家;现任上海君拓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总裁。承担国家863计划、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多项、在《Lancet》等杂志发表论文一百余篇。第十一届国家药典会疫苗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十二五”863计划疫苗项目总体专家。
谢勇
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医学生物工程师
现任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血源管理中心副总经理、成都蓉生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从事血液制品检验、质量管理和浆站运营管理17年,在浆站运营管理方面具有丰富经验。
余鼎
成都蓉生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研究员
现任成都蓉生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主要从事血液制品研发、质量和生产管理工作。主持和参与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层析法)、人凝血因子Ⅷ、人纤维蛋白原等多项新产品研发工作。主持并参与完成了包括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863计划项目在内的多项科技专项。获得2项发明专利授权,并在包括《Nature Communication》、《Advanced Science》等国内外SCI期刊和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中华预防医学会生物制品分会委员,四川省质量协会常务理事,《中国输血杂志》、《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编委,国药集团学科(领域)带头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绿色生物制造”重点专项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Yvonne Teng
Linksbridge
分析师
东京大学国际卫生硕士和罗切斯特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士。现任Linksbridge分析师负责行业分析。拥有多年的疫苗市场分析工作经验,管理Linksbridge的全球疫苗市场模型 (GVMM) 的供应和市场份额模块。
Jelena Berglund
帕斯适宜卫生科技组织(PATH)
高级药政官
博士,毕业于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药政事务专家,在免疫学领域有10年的学术研究经验,在各种研究性产品(包括疫苗开发)方面有超过15年的药政经验。曾主导向各国药监提交的药政策略开发和注册文件准备,包括美国FDA和非美国NRA。曾主导美国(DuCord®)和印度(MenFive)申请上市的产品的生物许可申请(BLA)的开发和准备,也包括世界卫生组织预认证的申请准备和提交。在PATH 领导多个疫苗项目的药政策略开发和执行,包括新型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五价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黄热疫苗、HPV疫苗、麻腮风(MMR)疫苗,以及包括对RNA COVID-19疫苗开发的药政支持。
车艳
艾昆纬企业管理咨询(上海)有限公司
高级总监
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大学(RMIT)药理学博士。曾任安永生命科学行业的核心负责人,波士顿咨询公司董事经理、拜耳医疗中国战略与绩效优化负责人、辉瑞中国疫苗市场负责人/市场准入负责人(创新药品和疫苗),期间入选辉瑞全球人才库,并当选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卫生防疫专区专委会主席。现任艾昆纬中国区高级总监、创新准入策略负责人,艾昆纬药品资讯总经理。担任中欧国际工商学院(CEIBS)MBA职业导师和哈佛商学院CEO班分享嘉宾。荣获2010年全球医疗健康商业女性协会(Healthcare Business Women’s Association;HBA)新星奖,成为获此殊荣的第一位中国女性。
潘若文
华兰生物疫苗股份有限公司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现任华兰疫苗常务副总,历任华兰生物副总、华兰疫苗总经理,具有30多年的疫苗、血液制品等产品研发和生产、质量管理经验。主持四价流感等多款疫苗、十余种血制品研发,获近20生产文号,4新药证书,2省科技一等奖、3二等奖,1市科技一等奖。主持首家疫苗民企通过WHO预认证。申报专利23项。主持2国家重大专项、1省重大专项,参与4国家重大专项。国拨资金近6500万元。6个全国性学会分会委员、常委、主委、理事、主任秘书,2个河南省、市级学会副理事长。省优秀药学工作者,新乡市优秀专家,市高新区创新科技人才。
杨志行
湖州申科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总经理
湖州申科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董事总经理,原中科院研究所高级工程师、产业研发中心常务副主任。长期从事生物制品质量控制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工作,多次参与法规新方法制订与协标验证,搭建了从研究机构到产业界的广泛合作渠道。申请生物药质量分析相关发明专利十余项,多项发明专利获授权。主导研发的生物药质控检测产品及技术服务覆盖国内500多家生物医药企业,拥有深厚的技术背景和丰富的客户问题解决经验。
倪毅
北京百奥利盟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董事长
公司创始人,董事长,首席科学家。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专业为软件工程。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大学深造,专业为人工智能。致力于为全球生命科学行业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2012年创建北京百奥利盟,聚焦基因与生物技术数字化,助力生命科学企业数字化转型。主持研发的数字化系统在中国和美国获得软件著作权和专利等知识产权。2016年在美国创建Bio LIMS Inc,主持系统国际化工作,在美国,中东等地取得多个国际化最佳实践案例,中国疫苗行业协会理事,标准化委员会委员。
曹红
格来赛生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应用经理
硕士,就任于Cytiva(思拓凡),应用技术团队,应用经理。2012年7月加入GE医疗,2020 年加入Cytiva,一直从事生物制药工艺技术支持工作,担任过资深下游工艺技术支持以及抗体药物,血液制品等行业的解决方案经理,具有丰富的连续层析技术经验,在生物制品行业有10多年的经验积累。
吴佳靓
赛默飞世尔科技有限公司
产品管理
博士,毕业于中山大学结构生物学方向,毕业后从事双特异性抗体开发工作,后于2019年加入赛默飞生物工艺部门担任细胞培养产品技术支持,2022年6月份建立产品管理团队,负责全国抗体和PCS业务的产品管理工作。
梁强
默克化工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高级顾问
默克化工技术(上海)有限公司质量与验证咨询高级顾问,默克生命科学质量与法规咨询服务负责人,国家药监局高研院讲师,ISPE会员;浙江、四川、安徽、山东省药监局无菌、污染控制、清洁相关主题讲师;同写意、药融圈讲师。拥有近二十年无菌生产,厂房设计施工,质量管理及国内外迎检经验。对药品生命周期内诸如污染控制策略、无菌保证、清洁验证、公用系统,设备设施,无菌工艺模拟,过滤器验证等方面拥有深刻理解。目前负责默克咨询服务业务,为制药企业提供质量提升与验证咨询服务。
潘洪辉
上海乐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首席战略官
美国肯塔基大学生化博士、南佛罗里达州立大学MBA。乐纯生物首席战略官,康晟生物总经理,曾就职于Merck、海正药业等多家公司任高级科学家、首席科学家等职位。15年+生物制药行业培养基产品研究开发、制药工艺优化、项目管理经验。负责公司整体发展以及科学、质量管理等。项目经验IND15个以上,BLA2个,包括已上市的Adalimumab阿达木单抗和entanacept依那西普。获得广东省“珠江创业领军人才”,浙江省“高层次引进人才”,“领军人才”,“5110专家人才”等荣誉。
周胜
利穗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天津大学精密仪器工学硕士,苏州大学产业教授。苏州工业园区领军人才。主要从事利穗的产品研发、设计和制造,熟悉制药GAMP5自动化规范和ISA88批处理和ASME BPE标准。同时,在医疗仪器和高分子辐照交联材料领域有多年的产品开发和管理运营经验。
冯静
Precision NanoSystems
中国区应用科学家
PNI中国区高级应用科学家,负责PNI NanoAssemblrTM Platform一整套制备纳米制备技术、放大及GMP级别设备应用,客户服务及技术支持。具有多年从事脂质体纳米药物及核酸送新药开发经验,擅长纳米制剂配方优化、体内/外筛选、纳米制剂工艺放大及下游工艺开发等解决方案。
林进
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产品经理
细胞生物学专业硕士,赛默飞实验室产品和服务离心机产品经理。10年生命科学领域工作经验,资深离心机技术专家,具有多年的产品管理和技术支持经验。熟悉疫苗从研发到生产的离心工艺,支持和服务中国众多疫苗生产用户。
刘冬琴
颇尔(中国)有限公司
开发中心经理
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专业硕士,拥有9年基因及细胞治疗行业工作经验,熟悉多种病毒载体上游生产及下游纯化工艺开发,于2021年2月加入颇尔公司,担任颇尔上海工艺开发中心经理一职。负责基因及细胞治疗等生物制药领域产品的工艺开发项目管理及工艺开发中心实验室运营管理等工作。
任精贝
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博士,赛默飞资深产品专家。在赛默飞世尔科技先后任职Field Application Scientist 和Technical Sales Specialist,基于实时荧光定量PCR、数字PCR、基因分析仪、基因测序仪等检测平台为用户提供技术支持和应用方案。
程锦生
东富龙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资深运营官
硕士,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副理事长;同写意细胞基因治疗俱乐部理事;上海致公党闵行区虹桥支部委员;东富龙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生命科学事业部总经理。2017年,被新浪医药评为“2017年度医疗器械行业十大杰出青年”;2020年上海市闵行区“抗疫一线先进个人”;2021年上海市闵行区“创业青英”。
豆敏华
湖州申科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工程师
硕士,毕业于浙江大学细胞生物学专业,现担任湖州申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研发总监,负责生物制品质量控制相关检测技术研发和转化工作,具有多年宿主细胞蛋白残留检测方法开发经验。参与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1项,省部级项目2项,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市级科技项目1项,以及其他横向科技项目和企业内研项目二十余项。已获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研发的多项检测技术已实现产业化转化。
饶振
华润博雅生物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正高级工程师
从事血液制品生产相关工作,先后任江西博雅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制品科副科长、科长、生产工程部副经理(分管生产工作)、技术中心主任、生产工程部经理、生产总监、制造中心总经理等职务;现任华润博雅生物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博雅生物基地总经理,期间参与和主持过多项生产升级工作,包括生产工艺的多次升级、多版次GMP认证、多次生产车间技改和新厂筹建、新产品研发工作,获得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江西省技术发明三等奖和抚州市科学技术一等奖等多项荣誉。
梁朗
安及义实业(上海)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负责公司市场、销售、研发及售后板块。具有生物制药装备专业和工商管理专业背景,自工作以来先后从事生物制药装备领域内市场营销、市场研究和工艺技术开发研究规划工作。多年来一直在推进国内大规模细胞培养反应器线的建设。近年来帮助国内普及了生物制药行业使用DCS+Batch作为工艺自控系统;帮助推进了核心的大规模不锈钢反应器国产化制造,大大降低了大规模生物反应器的建造成本;近两年组织建设了安及义工艺创新中心,目前已经开始对外部客户服务及合作共有知识产权的开发。
阳成成
楚天源创生物技术(长沙)有限公司
总监、首席产品经理
负责公司重大项目整体解决方案设计与支持。拥有十多年生物制药行业工作经验,先后在上海交大生物技术中心、仁泽、药明生物等生物制药企业负责工艺研发及产业化转移,具有丰富的蛋白纯化工艺开发及生产经验,同时对国产化纯化设备有深刻的了解与认知。加入楚天源创后,主导并完成了多个项目的产业化建设分离纯化整体解决方案的设计,对生物制药产业化生产中遇到的难点有很深的理解及很好的解决方案,并申请了多个分离纯化工艺与设备的专利。
戴琪
东富龙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R&D总监、东富龙资深技术官
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药学院。负责公司生物制药流体工程类设备设计和新产品研发。从事生物制药流体工程设备设计。具有多年工程设计经验,曾参与疫苗产品线、单抗产品线、细胞因子产品线等多种系统生产线的设计。在洛阳惠中兽用疫苗项目,玉溪泽润HPV疫苗项目,智飞绿竹肺炎疫苗项目,昂德生物人用胰岛素项目,石药百克单抗项目,华兰单抗项目等多个项目中参与工艺设计校核等工作。主导研发15kL规格以上的大型不锈钢反应器、集成化原液模块以及一次性系统等多个产品。
Alexander Steglich
乌曼包装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项目工程总监
负责从方案设计到项目执行的所有Uhlmann设备在中国市场的应用,为中国区域的客户提供专业的技术及支持。拥有逾20年的行业经验及17年在Uhlmann的工作经验使其熟知医药包装技术。基于符合现代GMP生产环境的需求,设计稳定且高效的解决方案及生产进程成为关注的焦点。将灵活性及可持续性结合到设备的设计理念中,以便为成功和数字化的未来做好准备。
臧娜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副教授
儿科学博士,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中心青年骨干,副主任医师/副教授,重庆市中青年医学高端人才、重庆英才创新创业示领军人才创新创业范团队骨干,美国Lovelace呼吸病学研究所访问学者,任中国微生物学会病毒学会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第十八届呼吸学组慢性咳嗽协作组秘书,重庆市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第二届青年委员会委员。聚焦儿童呼吸道病毒重症感染致病机制及防治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部级课题2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面上项目。以第一/通讯作者(含共同)在病毒学及微生物学国际权威期刊The Journal of Virology、Microbiology Spectrum等发表SCI 10余篇。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全国妇幼健康进步奖一等奖、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华医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均为排名第4)。
Lisa Kierstead
PPD 疫苗实验室,赛默飞美国
执行总监
博士,现任PPD, part of Thermo Fisher Scientific疫苗实验室执行总监,加入PPD之前在美国Merck & Co.,Inc.负责检测方法的开发和验证和疫苗临床样本检测。在PPD,先后从事传染病和肿瘤的研究,包括登革热、诺如病毒、肺炎球菌、脑膜炎球菌和黑色素瘤。她的团队支持了多个疫苗临床研究项目的上市申请,在项目管理、帮助客户使候选疫苗通过临床开发、提交监管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
叶强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主任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生物制品检定所细菌多糖和结合疫苗室(医学细菌保藏研究中心) 主任兼虫媒病毒疫苗室主任。长期从事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脑膜炎球菌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等细菌多糖和结合疫苗的质量控制研究和评价工作。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国家新药审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生物制品分会委员和《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编委。
安静
首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教授
博士,博士生导师,任首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系副主任,微生物学教研室主任,病毒学学科带头人。研究方向为病毒致病机制与免疫预防手段研究。近年来,以通讯作者在Cell Reports、Plos Pathogens、Journal of Virology等本领域主流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研究先后获得多项省部级以上课题的资助。获批专利5项。2019年,获云南省科学进步一等奖一项。兼任中华医学会病毒学分会委员、北京医学病毒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等;同时兼任《VIROLOGICA SINICA》等杂志编委工作。
胡尚英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副研究员
博士,现任国家免疫规划技术工作组成员、中华预防医学会肿瘤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和委员等。主要从事肿瘤流行病学和人群防治研究,尤其是HPV和宫颈癌流行病学、HPV疫苗临床试验和真实世界研究、宫颈癌筛查和治疗新技术研究、宫颈癌防控策略等。主持课题12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CMB基金项目等;参与课题40余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论文60余篇;成果多次荣获北京市、教育部、中国抗癌协会、中华预防医学会等科技奖励。
李立锋
北京金匙基因科技有限公司
生信高级总监
先后从事过微生物基因组、宏基因组、转录组以及肿瘤基因组学生物信息研究,参与发表多篇SCI论文研究,具有丰富的基于二代测序、三代测序进行科学研究、检测产品开发与质量控制的经验。
白东亭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原)
研究员
曾任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医疗器械检定所所长、体外诊断试剂检定所所长。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参与的国家“九五”课题“HIV诊断试剂及质量控制的研究”获2000年度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十五”国家863重大课题“生物技术目标产品质量标准和检测技术平台研究”子课题“生物芯片质量标准和检测技术建立”于2006年获北京科学技术二等奖、“大流感(H5N1,H1N1)疫苗、诊断试剂研发和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应用”于2011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医疗器械质量评价、标准研究与医疗安全产品开发”项目负责人;卫计委和科技部为防控人感染H7N9 禽流感病毒应急立项的“H7N9禽流感病毒诊断试剂标准化研究”课题负责人。“十三五”国家“重大传染病新型诊断技术与产品研发”子课题负责人。发表论文40多篇,主编或参与编写专著5部。
谭文杰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研究员
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病毒病应急技术中心主任,WHO天花病毒专业咨询委员会成员,国家重点研发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疫苗行业协会核酸疫苗分会、检测技术分会副主任委员。以通讯作者发表国内外论文300余篇,包括NEJM、Lancet、JAMA、Cell等。申报专利10余项。率队取得新冠三大科技成果(率先公布病毒全基因组、研制核酸检测试剂、分离首株新冠病毒),合作研发全球首个上市新冠灭活疫苗,科技成果转化超亿元,领衔新冠相关成果获2021年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并获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
许四宏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研究员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体外诊断试剂检定所传染病诊断试剂二室研究员,主要从事传染病诊断试剂的质量控制。作为负责人主持完成或改进了五项HIV诊断试剂国家参考品/标准品的研究工作、制定了2项HIV诊断试剂药典标准和5项HIV诊断试剂的行业标准。先后主持国家级课题1项、参与省部级课题4项。作为副主编,编写《艾滋病实验室检测技术与质量保证》专著1部,参与编写专著3部;共发表论文9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的SCI英文论文共15篇、发表的中文论文共30篇。
张春涛
百时益医药研究(苏州)有限公司
总监
博士,主要从事疫苗临床试验免疫学方法评价。2000年至2019年在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传染病诊断试剂二室从事传染病体外诊断试剂的质量控制和研究。曾主持国家重大专项并参加国家“863”、国家支撑计划项目等多项课题。现任中国疫苗行业协会检测技术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医学病毒学分会常委、北京医学会病毒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李少春
IBM
医疗和生命科学行业总经理
IBM大中华区医疗和生命科学行业总经理,IBM发明大师。专注于推动IBM咨询、IBM混合云和人工智能科技和生态系统解决方案,专注于医疗行业专业场景和前沿数字化技术的深度融合,曾任IBM中国研究院研究总监,领导国际型技术项目覆盖人工智能医疗,自然语言人机对话系统,AI行业服务等多个领域的创新。拥有60余项全球专利,多篇最佳论文,屡次荣获IBM全球杰出业务奖和技术奖。
刘大维
长春百克生物科技股份公司
高级工程师
2009年11月-2014年10月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从事生物制药研发、中试、工艺技术转移和商业化生产管理以及质量管理等工作。主要参与过基因工程乙肝疫苗、人乳头瘤病毒疫苗、人用狂犬病疫苗、基因工厂手足口病疫苗、组分百白破疫苗等的研制工作。目前是公司质量负责人,主要从事疫苗质量管理工作。中国疫苗行业协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委员;吉林省药学会生物制品专业委员会委员;吉林农业大学硕士导师,发表文章10余篇,授权国内发明专利2件。
李刚
珠海泰诺麦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生产总经理
本科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化学工程专业,硕士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制药工程专业。曾任丽珠单抗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现任珠海泰诺麦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总经理。
王晖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
工艺系统工程总经理
经验丰富的行业专家,在亚太、欧洲和中东担任过多个技术、市场与管理职位;负责西门子工艺系统工程在大中华区的业务成长与生态搭建。通过特有的混合建模方式,快速的搭建并部署高保真度的,具有预测性的工艺模型,然后迅速的使用这些模型来解锁决策空间、优化设计参数和运行制度,赋能行业将高质量的药物更快地带给患者。西门子工艺系统工程是数字化工业集团流程自动化事业部的一部分,业务覆盖小分子与生物药品的研发、工艺设计与生产系统优化。
孙易木
上海臻格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IT高级总监
同济大学硕士。曾任药明康德IT高级主任,览博网IT负责人,集团IT解决方案和服务团队负责人等职位。在陶氏化学有8年IT相关工作经验。现任臻格生物担任IT高级总监。主要成就集中在敏捷产品团队打造、电商和数字化建设、自动化和数据技术、IT战略规划和管理等领域。
李广辉
华诺泰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分公司)
副总经理
20年生物制品从业经验,高级工程师,从业产品经验包括治疗用生物制品、预防用生物制品、无菌化学药品等。具有生物制品合规质量体系建设经验,并带领团队两次通过欧盟QP审计;具有多次生物制品GMP商业化建设经验;具有多次IND/BLA申报经验。
刘奕成
北京尚廷科技有限公司
董事
专注服务于国内外药品监管领域,提供合规性计算机化系统咨询。对于质量合规系统如何帮助制药企业实现“合规、减员、GMP长效管理”目标有深入理解。工信部制药行业两化融合专家、中国疫苗行业协会人工智能及信息技术应用专委会副主委、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两化融合专委会专家、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智能制造专委会专家、工信部首席信息官联盟制药专家委员会专家。
彭洁
兆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执行董事
加拿大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博士,在跨国公司工作多年,并担任科研、技术、管理高管20年,2016年起从事智能制造、制药行业数字化转型,2019年创立兆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专门从事制药行业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领域研究及工程服务,是中国生物疫苗行业协会人工智能及信息技术应用专委会共同发起人,副主委,同时担任中国化药行业协会微反应连续制造专家小组组长。
詹思延
北京大学
教授
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系主任,北医三院临床流行病学研究中心主任(双聘),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智慧公众健康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循证医学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品上市后安全性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药物流行病学、临床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以第一或责任作者发表论文200余篇,包括在SCI论文70余篇。获第17届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药学奖、2017年获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国药学会常务理事,药物流行病学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流行病学分会主任委员。担任《药物流行病学杂志》主编、《中华流行病学杂志》副主编及多家国内外杂志编委。
韦加为
诺华(中国)生物医学研究有限公司
生物统计总监
Texas A&M大学统计博士,并从事一年助理教授工作。被授予诺华leading scientist荣誉,是Statistics in Biopharmaceutical Research的副主编,同时在复旦大学担任兼职导师职位。于2011 年加入诺华,现任高级方法和数据科学部的统计方法总监。主要从事内部生物统计方法顾问以及创新统计方法研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估计目标,复发数据分析,多重检验,适应性设计等等。还参与了NMPA疫苗临床试验的统计学指导员的撰写,以及ICH M11方案模板中估计目标部分的撰写,同时也是国际肿瘤估计目标工作组的核心成员。
邱婧君
复星医药全球研发中心
生物统计与数据科学负责人
博士,曾就职于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默沙东、拜耳和百济神州,具有十几年不同地区、不同治疗领域临床研究的丰富经验;参与从药物研发战略规划到注册试验及上市后研究的各重要阶段。现任中国统计理论与方法专委会、中国医药统计专委会、CSCO统计专委会委员,并领导不同课题工作组;中国药科大学外聘研究生导师。十几年来一直组织参与推动统计社区的各种活动,如负责中国医院协会组织的《中国医院床研究能力建设培训教材》临床试验设计部分的撰写、参与DIA 能力建设学院统计方法学培训、组织协调DIA 定量科学论坛(QSF) 等。
田正隆
高博医疗集团
首席数据官
高博医疗集团临床研究中心副总裁、决策委员会成员,负责管理与指导高博临床研究中心及合作单位数据管理,统计和系统平台团队的运营。曾任精鼎亚太区统计与编程部高级总监(负责大中华区,日本,印度和澳大利亚团队)。团队负责临床试验方案设计,统计咨询及统计编程全流程工作,工具平台开发及申报资料的准备。曾任赛诺菲巴斯德中国区统计编程部主管,及登革热重点项目的责任统计师;阿斯利康(美国)商业信息部承担统计分析工作,及QPS(美国)开展医药早期研发工作。
金晶
深圳赛诺菲巴斯德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医学事务部医学证据生成总监
协和医科大学药物研究所博士,剑桥大学药理学博士后。从事临床前、临床以及上市后药物和疫苗研究近20年,先后在牛津大学、精鼎生物医药任职。2015年加入赛诺菲中国研发中心,负责疫苗临床研究的生物统计与编程,参与多个疫苗的临床研究以及国内外上市。目前在赛诺菲巴斯德医学事务部,参与全球项目医学策略的制定和监督执行,提供医学指导和支持。
郭彤
艾昆纬(IQVIA)
大中华区业务拓展副总裁
生物统计学博士,毕业于加拿大麦吉尔大学。曾任百时美施贵宝主任生物统计学家、拜耳北京研发中心亚太执行总监、宝石花医药科技首席执行官兼董事会成员、零氪科技执行副总裁。现任艾昆纬大中华区业务拓展副总裁。兼任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临床试验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及数据科学工作组组长;清华大学医学院健康领导力硕士班授课导师。具有多年医药企业生物统计、临床运营、企业管理的资深行业经验,并主持过多个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的统计设计及分析,在临床试验设计及分析,真实世界研究,医疗大数据及人工智能应用方面有丰富的研究经验。 做为IFPMA国际专家参与M14指导原则的起草、制修订以及后期落地转化实施工作。
李向明
中国疫苗行业协会
研究员
中国疫苗行业协会副会长,曾任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科研部技术顾问, 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新药审评专家、国家十一五"863"医药生物技术疫苗与抗体重大项目专家组副组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生命科学部同行评议专家,中华医学科技奖励评审委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疫苗和蛋白多肽药物委员会委员。学术专长为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技术专长为生物制品和生物技术。曾主持国家"九五"科技攻关课题、国家"863"生物技术重大项目的等课题研究,参与编写国家有关部委的"十一五"医药生物产业实施方案、"863"疫苗与抗体重大项目实施方案等。
王旭东
航天中心医院
主任医师
航天中心医院急诊科主任,沈阳航天医院副院长,北京市海淀区急诊质控中心主任,航天急危重医生联盟主席,中国国企医院急诊专科医联体主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急诊医学人文学组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急诊分会常委(ECMO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急诊分会创伤学组委员,中国医学救援协会急诊分会副会长,北京急危重症学副主任委员,北京急诊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
黄立嵩
航天中心医院
副主任医师
北京航天中心医院(北京大学航天临床医学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从事犬咬伤治疗及狂犬免疫工作17年,发起组织2016-2022连续七届全国狂犬病暴露后学术会议。在重度动物致伤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各类期刊发表科研论文10余篇,其中SCI 3篇。中国疫苗行业协会狂犬病防控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疫苗行业协会狂犬病暴露后处置航天中心医院培训基地负责人;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急诊外科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学组委员;北京市急诊医学会急诊外科分会委员。
刘文海
湖北航天医院
主任医师
博士,北京大学航天临床医学院急诊医学科主任医师,湖北航天医院急救部主任,北京大学医学部本科临床外科授课老师,中国救援协会急诊专业委员会急诊分会全国执委,中国微循环专业委员会全国执委,国家科技部专家库成员,国家自然基金评审专家。
李虎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
主治医师
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动物致伤门诊负责人,中国疫苗行业协会狂犬病防控分会委员,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动物致伤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医师协会医学科学普及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动物致伤科普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急诊外科学会委员。参与编写《狂犬病知识手册》、《北京市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技术指南》、《中国犬咬伤治疗急诊专家共识》、《奥木替韦单抗注射液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等。发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狂犬病病例的早期识别》、《非标准方法检测狂犬病病毒抗体阴性血清快速荧光灶抑制试验复核结果分析》等。
李发亮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主治医师
现任中国疫苗行业协会狂犬病防控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动物伤害救治分会理事,河南省预防医学会动物伤害预防救治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河南省卫健委人感染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专家组专家。主要从事狂犬病暴露处置、破伤风暴露处置、疫苗接种副反应及门诊危机处理咨询,从事计划免疫、医院感染管理、医院传染病管理、全科医疗等30余年。
刘岩
碧迪医疗制药系统中国区
全国销售经理
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药物制剂专业。从事制剂开发、生产相关工作14年,在液体制剂,特别是生物药物与预灌封注射器相互作用、预灌封注射器包材选型、自我注射装置系统匹配性等方面有丰富的工作经验,熟悉药品灌装、包装设备,了解药品注册流程。
杜琳
重庆智飞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
重庆智飞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研发中心总经理,北京智飞绿竹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执行董事。主要研究方向为细菌性疫苗,组织开发了15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双价痢疾结合疫苗等10余项细菌性疫苗品种,多个获批上市或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入选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北京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支持计划领军人才、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创工程·亦麒麟”领军人才。中国药学会生物制品与质量研究专业委员会、中华预防医学会疫苗与免疫分会、中华预防医学会生物制品分会、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疫苗专业委员会、全国生化检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委员。
顾建阳
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高级工程师
现任长春生物制品所副总经理、祈健生物总经理。吉林省第八批拔尖创新人才、长春市第八批有突出贡献专家。负责四价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狂犬病疫苗研发上市。2018-2021年负责长春生物制品所生产管理、工艺优化、物料采购及储运工作,共组织生产各类产品5.4亿剂。开展长春生物所甲肝疫苗、流感疫苗、森脑疫苗和出血热疫苗工艺优化和自动化设备、一次性技术的应用,并获得4个补充申请批件。2021年起负责祈健生物全面工作,生产水痘疫苗957万人份。主持长春生物所、祈健生物新冠疫苗分包装车间建设及委托生产。共组织生产新冠疫苗累计4亿剂。
安东
旗滨集团药用玻璃营运管理中心
总经理
曾任SGD Pharma集团 (前身为法国圣戈班集团)工厂总监、尼普洛医药包装容器(上海)有限公司运营总监。现任株洲旗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药玻营运管理中心总经理。超过10年的医药玻璃包装领域工作经历,熟悉模制瓶和管制瓶的生产工艺和技术要求,以及其特有的质量需求和市场需求,尤其是针对一类硼硅玻璃以及二类内表面硫化处理钠钙玻璃。
龚恒俭
上海励响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董事长
中国人民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硕士,深耕制药设备维保服务30多年,创立国内生物制药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励响,致力于精准解决行业痛点,为上下游高效赋能,提供多元价值。兼任中国疫苗行业协会副会长、中国疫苗行业协会设备与材料分会主任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长三角校友会副会长。
高晓婷
强生(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疫苗感染统计负责人
博士,于2014年加入强生中国,现任强生中国疫苗感染统计负责人,主要支持疫苗及感染领域的临床开发。拥有十多年丰富的全球和中国药物开发统计工作经验,涉及的疾病领域包括疫苗感染,肿瘤和神经科学领域。
何剑峰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主任医师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 传染病首席专家。专业特长是急性传染病的现场调查与处置。研究方向是虫媒及人兽共患病、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控制与暴发处理工作。主持、参与多项科技部国家863计划课题、国家自然基金、省、WHO项目、香港政府的资助科研项目。发表国内外论文110多篇(SCI单一文章最高影响因子34.6)。主编、参编专著15本。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特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中华预防医学会技术奖二等奖一项。兼任广东省免疫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突发事件卫生应急管理专家咨询委员会应急管理组成员;中华流行病学杂志第七届编委;中华预防医学杂志专家;广东省科技专家库专家;广州市政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专家。
周强
神州细胞工程有限公司
临床研发副总经理
PhD,哈佛医学院博士后,Principal Investigator,北京大学医学博士。20余年国内外药物临床研发,科研和临床工作经验,历任Curon Biopharmaceutical Inc. SVP/CMO ,美国Ziopharm Oncology Inc. 临床研发执行总监,美国武田制药医学总监,美国辉瑞项目首席科学家。
崔富强
北京大学医学部
教授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员、系主任、博士生导师。世界卫生组织病毒性肝炎战略信息高级顾问、免疫战略咨询委员会(SAGE)工作组成员、西太区乙肝专家委员会委员,科技部政府间国际合作项目评审专家,国家卫健委人才中心高级别人才评价项目专家,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理事、中华预防医学会促进消除病毒性肝炎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疫苗行业协会肝炎防控分会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感染性疾控防控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疫苗临床研究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比尔盖茨基金会《中国疫苗学培训项目》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预防医学杂志》执行总编辑,《中国病毒病杂志》副总编辑,原世界卫生组织总部高级技术官员、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中心副主任。
张少白
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主任医师
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控制主任医师,中心副主任。长期从事疫苗针对传染病控制。西安交通大学公共卫生硕士现场导师,陕西省预防医学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疫苗行业协会预防接种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疫苗临床评价专委会常务委员,中国疫苗和免疫学会委员,中华医学会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专家指导委员会成员,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中国乙肝防控科研基金学术委员会委员。
张国民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中心
研究员
博士,研究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中心疫苗和冷链管理研究室主任。
孙晓冬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博士,上海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长期从事传染病防控、卫生应急、预防接种管理等工作;从业以来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近5年发表中文核心期刊逾50篇,SCI文献5篇,组稿《特殊健康儿童预防接种专家共识》26篇,编撰了《实用疫苗学》、《什么是疫苗》、《张文宏教授解读新冠疫苗与疫情防控》、《新发呼吸道传染病消毒与感染控制》等书籍;兼任中国疫苗行业协会免疫规划规范化管理与实践分会第一届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疫苗与免疫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华东免疫预防协作委员会委员、上海市预防医学会免疫规划专委会委员。
徐爱强
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卫生健康委/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主要研究方向为免疫规划及其疫苗可预防疾病控制等。承担科研项目20余项,多次获得省部级成果奖;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300余篇(被SCI收录论文80余篇),主编或参编著作20余部,培养研究生50余人。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消除麻疹证实委员会委员;首届免疫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华预防医学学会疫苗和免疫分会副主委;中国疫苗行业协会预防接种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张颖
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主任医师
天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中国疾控中心公共卫生硕士,2010年赴美国密歇根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进行学术交流。主要从事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包括免疫规划和其它传染病控制,工作内容围绕传染病监测、报告、分析、处置、培训、宣教及措施决策等,参与多项国家重大传染病现场调查与处置工作。
孙立梅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主任医师
从事预防医学工作31年,主要工作领域为传染病预防控制、疫苗与免疫规划管理;以第1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论文60篇以上,以第1完成人主持的《人物环境同防技术在肠道传染病防控中的应用》科研成果获得2021年广东省预防医学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担任国家免疫规划百白破疫苗和轮状病毒疫苗技术工作组成员,中华预防医学会疫苗与免疫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
王临虹
中华预防医学会妇女保健分会
教授
博士生导师,中华预防医学会妇女保健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全国妇幼健康研究会副会长及宫颈癌防控研究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优生科学协会CSCCP副主任委员。
刘大卫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中心
主任医师
硕士生导师。1989年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同年开始在北京市疾控中心工作。1997-1998年以WHO访问学者身份赴美国疾控中心学习。2001-2002年获AUSAID奖学金并获悉尼大学国际公共卫生硕士学位。2005年开始在中国疾控中心工作,曾任免疫规划中心免疫服务室和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室主任。2015年至今任中国疫苗和免疫杂志副总编辑。
舒祥
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高级工程师
华中科技大学读硕士学位,高级工程师。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营销中心副总经理。
王富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中心
研究员
从事疫苗针对病毒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参与过GAVI、WHO、CDC、UNICEF等多个国际合作项目;先后参与了我国乙型肝炎流行规律和防治对策研究、我国乙型病毒性肝炎免疫预防策略研究、乙型肝炎病毒免疫预防新策略的研究、中国慢性病毒性肝炎流行现状研究、中国成人高危人群和社区人群乙肝疫苗优化免疫策略研究等国家级课题研究;2011年和2017年两次获得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温宁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中心
研究员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中心病毒病疫苗室副主任。主要从事维持无脊髓灰质炎工作,主要包括脊髓灰质炎疾病监测、相关疫情应对的国家级策略、方案的制定,脊髓灰质炎疫苗免疫策略制定及转换等技术支持工作,国家脊髓灰质炎疫苗工作组组长, 以第一作者发表中、英文论著三十余篇。
王华庆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中心
首席专家
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从事免疫规划35 年。主要研究领域为疫苗针对疾病的监测与防控、疫苗效果评价、疫苗不良反应监测等。在国内外杂志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00余篇, 主持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国家传染病重大专项、国家863项目、国家重点项目5项。取得省部级成果奖7项。作为主要技术负责人完成了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论证工作,主持了一系列国家级方案、规划、工作指南、规范的制定。在我国首次将循证医学的方法理念,应用于免疫策略的制定和疫苗效果系统评价。中国疫苗行业协会预防接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疫苗与免疫分会主任委员。
张敬仁
清华大学医学院
教授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医学中心微生物学博士,1998-2000期间在St.Jude Children’s Research Hospital做博士后研究,2000-2010年在美国Albany Medical College任助理教授和副教授。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2010年回国后,任清华大学医学院常聘教授和传染病研究中心主任。2016-2020年期间任医学院行政副院长。长期从事细菌性传染病致病机制与防控策略的研究。在Cell、JEM、PloS Pathogens等国际一流杂志发表论文60多篇,与VlsE 致病菌表面蛋白相关的研究成果已被广泛转化,成为国际范围内莱姆病血清学诊断的分子靶标。
傅传喜
浙江中医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教授
博士,浙江中医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在研主持多项国际合作、国家社科基金,主编《疫苗与免疫》《懂疫苗 少生病 更健康》等, 第一/通讯在Lancet Public Health、J Infect 、JAMA Netw Open、中华医学杂志等发表60+篇论文。Hum Vacci mmunother等多家期刊副主编、编委。中国疫苗行业协会疫苗学教育专委会主任委员,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预防接种专委会、疫苗经济学专委会常委;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生活方式与社区卫生专委会委员等。
赵方辉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研究员
博士,博士生导师,协和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癌症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流行病学研究室主任。致力于肿瘤人群防治研究,主持科研项目包括科技部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卫生公益行业专项、比尔盖茨基金国际项目等。发表科学论文200余篇,2015 年荣获WHO/IARC高级访问科学家奖,2020年荣获APEC健康女性- 健康经济最高研究奖,2021年荣获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参与中国和WHO多部指南的制定。中华预防医学肿瘤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流行病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癌症基金会全国宫颈癌协作组副组长、国家免疫规划HPV疫苗技术工作组副组长、国家健康科普首批专家成员、WHO全球消除宫颈癌行动计划工作组专家,2022年入选世卫组织免疫战略专家咨询组(SAGE)名册等国内外学术兼职。
胡月梅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主任医师
原疫苗临床评价所所长,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具有丰富的疫苗临床评价工作经验,曾为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GCP检查专家、药品注册核查专家、药品审评中心第一批外聘专家。获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项、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1项、江苏医学科技奖一等奖1项等。2017年5月获“江苏省创新争先奖”。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数十篇,以共同作者在NEJM、LANCET发表论文6篇。中国疫苗行业协会糖疫苗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医学会伦理学分会委员、江苏省医学会临床流行病学分会委员、江苏省预防医学会流行病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江苏省药学会药物临床评价专业委员会委员、南京市药学会药物临床评价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李琦
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主任医师
博士,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传染病、免疫规划、卫生应急等防控及相关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等研究,先后承担国家、省重大攻关和协作项目20多项,发表论文120多篇,编写著作8部,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博士生导师,培养研究生100多名。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管优秀专家、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33人才工程”一层次人选。曾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河北省劳模、河北十大杰出青年、河北科技十大杰出青年”等称号,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二等功4次,三等功1次。
王晓川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临床免疫科主任,曾任瑞士雀巢国际研究中心访问学者,从事小儿过敏性疾病研究。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儿童医院访问教授。专业特长:小儿免疫/过敏,包括各种原发性和继发性免疫缺陷病、免疫低下、过敏性疾病、预防接种不良反应诊治国家免疫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分会过敏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分会风湿免疫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免疫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变态反应分会委员,中国儿童免疫与健康联盟副主任委员、秘书长。
姚文清
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主任医师
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承担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辽宁及周边省市传染病病原谱流行规律研究子课题负责人;辽宁省科技厅传染病检测重点实验室负责人;获得中华预防医学会科技一等奖一项;获得辽宁省第三批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人选;现担任国家卫健委传染病专业标准委员会、中华医学会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专家指导委员会、中华预防医学会疫苗与免疫分会第一届委员会、中华预防医学会卫生应急分会委员;辽宁省性病与艾滋病防治协会会长;辽宁省预防医学会免疫规划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张军
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教授
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长期从事传染病流行病学和防控技术方法研究,主持研制新冠病毒快速检测试剂、全自动化学发光检测仪器和试剂,推进全球首个戊肝疫苗、首个国产HPV 疫苗的临床试验和上市。入选国家特支计划、长江特岗学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全国创新争先奖、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求是”杰出科技成就集体奖、中国专利金奖等,在NEJM、Lancet、Gut等发表SCI论文170余篇。
刘燕敏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中心
主任医师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水痘疫苗技术工作组副组长,中华预防医学会疫苗与免疫分会秘书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中心综合办公室主任,《中国疫苗和免疫》杂志编委。“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项目,“艾滋病、乙型肝炎、结核病及新发传染病疫苗质量评价技术与标准化研究”—“疫苗临床应用及评价研究”分课题负责人。
姜春来
吉林大学
教授
博士生导师。美国Duke大学Human Vaccine Institute博士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多项国家级课题。研究领域为重大传染性疾病的预防(HIV疫苗、手足口病疫苗研究、重组结核病疫苗、HPV疫苗的研究)。在PNAS, Journal of Virology, Vaccine等国际一流期刊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共发表论文80余篇。作为主要发明人,申请发明专利12项,获得授权7项。吉林省药学会生物制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第一层次),长春市突出贡献专家。
邓继岿
深圳市儿童医院
主任医师
深圳市儿童医院感染科主任、特需人群接种门诊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小儿呼吸与感染临床及研究工作,是中国首部儿童百日咳诊疗建议的主要完成人。在国内外发表专业论文140余篇,参与编写专(译)著3部。主持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1项,承担和参与省市级科研课题11项。作为第二完成人参与完成的中国儿童2009甲型H1N1流感住院患儿临床特征研究,获得2013年第八届宋庆龄儿科医学奖。兼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感染学组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学会儿科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儿科感染学组副组长,中国当代儿科杂志、中国实用儿科杂志编委。
王宾
复旦大学医学院
教授
博士,艾棣维欣生物董事会主席兼首席科学家, 中国疫苗行业协会核酸疫苗分会主任委员,在疫苗研发领域拥有超过30年的经验。在美国Wistar研究所和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工作期间,和导师David Weiner教授最早发明了DNA疫苗技术。回国后,在创新疫苗领域,尤其是DNA疫苗以及创新佐剂方面有着深入的研究,累积发表150余篇SCI论文,获得超过40项国际发明专利,主持并参与了国家“863”重大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十二五”重大新药创制、“十三五”国家传染病防治重大专项、“十四五”重点专项等重要科研课题。设计和参与了多项治疗性和预防性疫苗的临床试验。是Emerging Microbes & Infections及Human Vaccines&Immunotherapeutic等国际期刊的编委会成员。
郝利新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中心
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中心公众沟通与健康教育室主任,MPH导师。主要从事疫苗可预防疾病监测与防控、疫苗免疫策略、疫苗信心与风险沟通等研究。参与多项省部级科研课题,其中《应对输入脊髓灰质炎野病毒关键技术体系的研究及其应用》曾获华夏医学科技奖三等奖。在国内外杂志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论文60余篇。现担任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程序协调工作组成员以及MMR疫苗工作组组长、《中国疫苗和免疫杂志》编委、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委员等。
张晓曙
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主任医师
硕士生导师,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党委委员,甘肃省领军人才(第二层次)。主持完成或参加近10项科研课题,其中主持完成甲肝、乙肝、麻疹等疫苗针对传染病综合防控策略和疫苗应用研究,先后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医学科技三等奖6项。国家免疫规划技术工作组成员,中华医学会公共卫生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疫苗行业协会乙脑防控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疫苗行业协会流脑防控分会常务委员、甘肃省免疫学会感染免疫与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甘肃省医学会科学普及学会委员。
周旭
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第十届、第十一届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副总经理。从事生物制品研究开发三十余年,始终致力于人用疫苗、治疗性生物制品研究开发。先后主持“流行性感冒裂解疫苗”、“III价轮状病毒基因重配疫苗”、“灭活轮状病毒疫苗”、“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副流感病毒疫苗”等产品开发。负责CD20单抗、HER2单抗、HER3单抗、VEGF单抗、带状疱疹疫苗、长效干扰素、长效尿酸酶等系列产品研发。
赵维俊
中国药科大学
李敏
大连理工大学
葛爽
陆军军医大学
张珂
华兰生物疫苗股份有限公司
解丽霞
上海青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杨菁毅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孙翔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李庆亮
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王云飞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
翟丽丽
华北制药集团新药研究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王月明
珠海泰诺麦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舒跃龙
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
研究员
博士,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所长。曾入选国家首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和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入选“2014年度十大科技创新人物”和美国微生物科学院会员。曾任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深圳)创始院长、《病毒学报》总编辑、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所副所长、国家流感中心主任以及世界卫生组织流感参比和研究合作中心主任。现任中华医学会医学病毒学分会任委员和亚太流感控制联盟主席。长期聚焦流感防控研究,以第一/通讯(含共同)在Science、Nature、NEJM、Lancet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30余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5项。相关研究成果入选201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201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黎莉
哈雅生物技术公司
正高级工程师
中国生物所属哈雅生物技术公司高级副总裁。在不同类型的生物制药生产、研发公司及总部担任高管及部门负责人,中国疫苗行业协会制药工程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从事生物制药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工程技术管理、设备管理等工作。在战略管理、生物制药各类型生产基地规划、生产车间与研发中心建设等工作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管理经验。
梁磊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科环能科技有限公司净化中心副主任,环能设计院副院长。中国建筑设计奖-青年工程师奖获得者。中国疫苗行业协会制药工程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药设备工程协会医药环境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实验动物检测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洁净受控环境与实验室专委会副秘书长,北京医药行业协会绿色智能领域智库专家;国际制药工程协会(ISPE)成员等。参与多项国家十二五、十三五重点专项课题;参与修订、编制或主编多部国家、行业及团体规范和标准,在核心期刊发表多篇论文。荣获2021年中国建筑设计三等奖、2018中国建筑设计二等奖、2016年中国建筑设计一等奖、2015年中国建筑设计一等奖、2014年中国建筑学会优秀暖通空调工程设计一等奖。
Johannes Rauschnabel
星德科(德国)
高级技术研发和创新总监
化学家,拥有图宾根大学的博士学位。在医药包装领域拥有超过20年的经验,曾负责屏障系统的产品管理、担任工艺开发的团队领导、业务部门的首席制药专家。现任德国星德科技术(原博世包装技术)的高级技术研发和创新总监。持有多项专利,发表多篇科学论文,经常作为演讲嘉宾受邀参加权威无菌制药活动。目前是ISPE D/A/CH无菌工艺Community of Practice(COP)的主席。
李波
罗克韦尔自动化(中国)有限公司
生命科学行业顾问
多年的生物制药行业从业经历,曾参与国内众多的疫苗、血液制品、重组蛋白、单抗等生物制药项目的工艺设计、设备选型及相应的现场应用支持,熟悉生物制药工艺维度的设备选型及自动化、信息化以及场景化的智能应用方案的融合。
贾锐
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
博士,2022年被聘为中国CECS洁净受控环境与实验室专业委员会特邀专家。牵头组织了中国生物所属6个高生物安全风险生产车间和3个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建设审批,填补了国内主体为企业的生物安全综合体建设的空白。建立中国生物较为完善的生物安全管理体系,保障生物安全相关工作有效平稳运行。代表中国生物牵头申报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究”项目且成功获批,并牵头编制了《生物安全领域反恐怖防范要求》、《人用疫苗高生物安全风险车间评审指南》、等多项国家及行业标准、指南;参与编制《生物安全学》等著作3部;发表生物安全相关论文4篇。
王兵
星德科包装技术(杭州)有限公司
工程师
主要从事无菌灌装应用及隔离器技术研究。并在星德科德国液体总部接受为期一年的隔离器及无菌灌装培训,包括参与跨国制药公司及国内制药企业项目技术方案的交流及准备。对于无菌灌装、隔离器、生物净化及小批量应用有着深刻理解。
张宏
上海君实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智能信息部高级总监
先后就职于艾默生过程控制公司及罗克韦尔自动化公司,有丰富的自动化及信息化的项目经验。加入君实已逾5年,负责设计、建设、运营君实临港工厂相关的自控,信息以及计算机化系统,并完成相关的GMP合规检查。
孟文茜
百林科医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层析填料产品总监
具有超过10年层析纯化相关的工作经验,曾先后在智飞绿竹、GE医疗生命科学事业部(现Cytiva)担任生产主任、技术支持和市场经理等职位,具有丰富的纯化分离、GMP管理及验证经验。
刘颜
重庆美莱德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副教授
博士,现任重庆美莱德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总经理,负责公司战略发展和运营管理。先后在英国、美国等国家参加了多项海外临床试验工作。回国后承担多项疫苗临床试验:重组蛋白、mRNA、DNA等路线的新冠疫苗临床试验,以及肺炎疫苗,冻干重组结核疫苗,HPV九价等临床试验。2020年后组织美莱德在东南亚、中亚、南亚及南美开展多个新冠疫苗临床试验,在海外临床试验开发策略、风险管控、现场质量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
赵刚
杭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主任医师
博士,毕业于浙江大学。杭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连续七年任杭州市生活品质•健康生活点评组组长,杭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先后从事健康教育、传染病防制、医学情报、精神卫生防治、结核病防制、慢性病防制、艾滋病防制等业务及疾病预防控制业务管理工作。兼任浙江省防痨协会副理事长、浙江省防痨协会健康促进专委会主委、浙江省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副理事长、浙江省抗癌协会肿瘤流行病专委会副主委、杭州市预防医学会副会长。
董关木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原任职于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任疫苗一室主任;现任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曾任农业部兽药典委员会委员、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专家委员会委员及多个学会、协会理事等社会兼职。主要从事病毒性疫苗的研究和疫苗质量控制。工作期间曾承担主持传染病和疫苗领域的国家“九五”、“十五”、“863”以及“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多项疫苗和传染病领域的国家重大科题项目,获得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项。
高健
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正高级工程师
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抗体药物研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药学会第九届生化与生物技术药物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单克隆抗体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常务委员;中国疫苗行业协会第一届理事。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2019年,第一完成人),中国药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2020年,第一完成人),河北省企业技术创新奖一等奖1项(2020年,团队),石家庄市优秀企业家(2019-2020年)。主持多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参与CDE技术指导原则的制订,发表论文20余篇,授权专利15项。主持多个国家一类、二类新药研发,主持研发的国家一类新药重组人源抗狂犬病毒单抗—奥木替韦注射液成果获批上市。
罗林云
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高级工程师
清华大学EMBA,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营销中心副总经理,从事疫苗上市后临床研究及疫苗销售相关工作,从事生物制品行业27年。参与多项疫苗上市后临床研究工作,并在国内外专业期刊发表了21篇学术论文,其中第一作者5篇。主要从事为疫苗接种方案提供循证医学依据,主持开展水痘疫苗“两针法”免疫程序研究;参与新冠疫苗与流感、肺炎联合接种的免疫原性与安全性评价、高血压与糖尿病人群接种新冠疫苗免疫原性与安全性评价、sIPV的序贯免疫程序研究等。
时念民
北京生物制品研究会
主任医师
北京生物制品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流行病与统计专业毕业;是山西医科大学、厦门大学、河北医科大学、包头医学院等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曾任国家药审中心审评员、审核查验中心检查员;北京市朝阳区CDC 疫苗临床评价中心主任。从事疾病预防工作30 年,承担甲型H1N1、EV71、13价肺炎、HPV疫苗、水痘疫苗、狂免单克隆抗体、狂犬疫苗等新疫苗的临床试验项目负责人,《VACCINE》第五、六版编委/主译,完成SCI论文及参与编写、编译撰写论文、论著近50余篇。中国疫苗行业协会疫苗临床研究分会秘书长,中华预防医学会疫苗临床专委会秘书长。
袁瑗
帕斯适宜卫生科技组织(PATH)
上海代表处中国国家代表
北京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公共卫生硕士。现任PATH上海代表处中国国家代表。负责管理PATH 与中国伙伴的合作关系,并为PATH在中国提供管理和业务发展支持。于2007年1月加入PATH,曾任项目管理、行政财务官员等多项职务,在疫苗领域从业15年间,参与了乙脑疫苗世卫组织预认证、轮状疫苗开发、肺炎结合疫苗开发和培训、OPV海外临床、Sabin IPV D抗原国际标准制定、HPV疫苗预认证等项目,熟悉疫苗生命周期的生产、质量、临床、药政、药物警戒、生物安全等多个方面。在加入PATH之前,在新加坡Integrity Metals公司担任项目经理并在印尼工作。
张卫东
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教授
博士,博士生导师,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分子流行病学。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其中SCI收录40余篇),主编或参编著作/教材17部。主持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多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多项,河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河南省优秀教师、郑州大学师德标兵。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负责人、国家级资源共享课课程负责人。河南省预防医学会流行病学专业委员会、免疫预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流行病学分会委员。
高宁
中国电子系统工程第二建设有限公司
正高级工程师
国内知名医药工程设计专家,注册化工工程师,中国医药工程设计协会规范审核专家。主要从事医药化工设计,专注于生化生物药、化学合成药、药物制剂、体外诊断试剂工程的设计及项目管理工作,具有行业领先的设计理念,同时兼具在制药生产一线积累多年的生产实践经验,在工艺流程优化设计、工艺由小试放大生产设计、平面方案设计及设备选型方面有着丰富的工程经验及独特的见解。多年来作为项目负责人及工艺专业负责人完成了多项大型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工作,设计作品技术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荣获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设计奖项。
夏小凯
上海捷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总经理
现任上海捷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擅长生物医药企业战略规划、投融资管理、项目管理,具有丰富的国际、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化转化经验。作为主要负责人完成了上海捷诺混合所有制改制,多轮公司投融资项目,以及国药集团内第一单海外公司股权收购项目。2020年带领团队首批成功研制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第一批取得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医疗器械注册证。团队被评为上海市劳模集体,个人荣获上海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被评为徐汇区拔尖人才、国药集团优秀党员,拥有多项专利。
康伟
香港奥星集团
高级工程师
国家注册化工工程师,咨询工程师。拥有26年以上的工作经验,曾任高级专家、项目负责人等,现任奥星集团副总裁。咨询和服务过的客户和项目包括,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 NovoNordisk, GSK, UCB, Boehringer-Ingelheim, Adimmune, Henlius, Wuxi Biologics, Junshi, Bei -Gene, Carsgen, Gracell等GMP商业化生产设施。多次与国际国内团队合作,为国内外客户提供疫苗,单克隆抗体,CGT,ADC 等方面的专业咨询服务,项目标准符合FDA, EMA, WHO, NMPA等认证。设计项目曾获ISPE FOY以及中国国家奖项,ISPE中国生物委员会委员,并在ISPE论坛上进行多次演讲,如“从工程角度考虑生物设施”、“细胞疗法设施的GMP趋势与期望”、“案例分享-高效合规的生物设施”等。
母慧
中国电子系统工程第四建设有限公司
生物医药第三事业部副总经理
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制药工程系。从事医药行业工作14年,曾任扬子江药业集团上海海尼药业有限公司车间主任和山东省医药工业设计院上海分院副院长。拥有丰富的制药企业生产管理经验和医药工程设计管理经验;熟知医药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有多个医药EPC项目经验。
雷苏文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员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标准处处长。主持多项卫生健康标准化研究项目;先后从事放射流行病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基础研究和卫生健康标准化政策策略研究工作。主编、副主编《公共卫生领域标准化范例荟萃》、《国家公共卫生标准实用指南丛书》和《国家卫生城市公共卫生标准》等卫生健康标准化专著多部。作为中组部第七批援疆干部挂职援疆,获自治区党委政府优秀援疆干部等称号,自治区党委政府给予记个人二等功。现任国家卫生健康标准委员会委员兼副秘书长、国家信用标准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标准审评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等。兼任中华预防医学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疫苗行业协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等。
段招军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研究员
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所长助理、病毒腹泻室主任、世界卫生组织(WHO)西太区轮状病毒参比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病毒性腹泻及新发病毒病的防控和研究工作,负责我国病毒性腹泻监测体系的建设、运行和发展。以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00多篇, 成功研制二个新药,获四项部(省)级学术成果。现任中国微生物学会人兽共患病病原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病毒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生物危害分委会委员、国家免疫规划技术工作组常设轮状病毒疫苗工作组组长等。
姜晶
独立顾问
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疗系,曾做过六年儿科医师;1998年加入制药企业,先后就职于GSK和MSD,从事临床监查、项目管理、数据管理和人员管理等工作,直至2017年7月离开GSK时任中国/香港区疫苗临床运营负责人;曾任思睦瑞科医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来凯医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和上海斯丹姆医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临床运营顾问;现任帕斯适宜卫生科技组织及劲方医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临床研发部顾问。
辛梦苇
麦肯锡(上海)咨询有限公司
全球董事合伙人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学士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现任麦肯锡公司的全球董事合伙人、麦肯锡健康促进研究院中国区域负责人、中国及亚洲地区医疗服务与体系咨询业务的共同领导人。从事于健康医疗领域的工作,包括医院发展战略和转型、区域医疗卫生系统设计、国际大型医药和器械公司的战略,以及为国家政府与跨国组织就医疗改革和公共卫生政策建言。
Shannon Han
Linksbridge
市场咨询师
耶鲁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全球健康和社会行为科学硕士和维克森林大学心理学学士。现任Linksbridge疫苗市场咨询师,管理Linksbridge全球疫苗市场模型 (GVMM) 的需求模块。
朱涛
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
首席科学官
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联合创始人、执行董事、首席科学官,主管研发、国内注册及临床事务。多年来朱涛博士致力于采用创新的生物技术进行新型疫苗的研发,包括新冠肺炎、埃博拉病毒、百白破、细菌性脑膜炎、肺炎、结核疫苗等多个重大的传染病。其中全球首创的吸入和肌注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腺病毒载体埃博拉疫苗、中国首创的二价和四价流脑结合疫苗均已在中国获批上市;尤其是肌注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获得了WHO紧急使用清单授权和11个国家的紧急使用批准,吸入新冠疫苗已获得3个国家的紧急使用批准。此外,包括新冠变异株的mRNA新冠疫苗等多种疫苗均在临床不同阶段。
宋晓智
兆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主要从事于生物制药的自动化以及信息化的实施和验证有丰富的实际经验。曾参与中国制药企业的自动化项目建设、中国制药企业的信息化项目建设,以及生物制药行业的信息化项目建设(质量追溯系统)。个人及公司有多个专利及相关软著,如《一种制药过程质量追溯系统》;《基于微反应技术实现连续生产的相关装置》;相关软著如《MES和WMS、ERP的数据交互技术应用软件V1.0》;《超融合制药信息化技术应用软件》;《生物制药工艺过程自动化控制系统》等多份软著。编写多本生物制药相关书籍,《制药用水系统》《生物制药连续制造的实施》等;任中国疫苗行业协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委员,和业内专家共同推动疫苗行业和相关生物制品领域的标准化体系。
孙凤宇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
审评员
2018年进入CDE统计与临床药理学部,担任疫苗、风湿、免疫、内分泌等适应症的审评工作,2020年陆续参与了几个新冠疫苗上市申请的统计学审评工作,参与过CDE制定的关于疫苗临床试验的统计学指导原则、协变量指导原则和罕见病指导原则。
刘亚琳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
审评员
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生物制品临床部审评员,主要负责预防用生物制品的临床审评和综合评价工作。曾负责或参与新型冠状病毒疫苗、重组带状疱疹疫苗、人乳头瘤病毒疫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疫苗、福氏宋内氏痢疾双价结合疫苗、大肠埃希菌疫苗等创新型疫苗的审评工作。负责起草《人乳头瘤病毒疫苗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株预防用疫苗研发与评价指导原则》等技术文件。
吴俊东
江苏省宜兴市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
现任宜兴市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曾先后担任宜兴市宜城预防保健所所长;宜兴市和桥医院书记、院长;宜兴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务,在卫生管理、公共卫生、疫苗领域有着丰富经验。曾获优秀党组织书记、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发表专业论文八篇,在投SCI一篇。
待定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贺青华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传染病防控司
一级巡视员
待定
珠海市人民政府
张耀文
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统计总监
北京大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专业毕业,曾在中日友好医院工作。目前主要从事药物、生物制品、医美等产品临床试验和真实世界研究的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工作。在国内外期刊累计发表感染、呼吸疾病相关领域真实世界研究论文40余篇。参与多项新冠疫苗国家重大专项研究,并与国内外研究者合作开展多项真实世界研究,具有丰富的注册临床、真实世界研究经验。
杨焕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原)
研究员
医学博士,曾多年从事临床医师以及药品临床技术审评工作,期间参与国家药监局40余项药物注册审评相关的政策法规、指导原则制定及5项国家课题的研究;参加WHO对国家药监局疫苗质量管理体系评估和再评价,及新药临床试验现场检查。已发表新药临床研究相关文章50余篇,及参与相关著书10余部,其中主编出版《预防用疫苗临床试验设计与实施》。曾兼任国家免疫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药典委员会委员、研究生导师、杂志编委等。
李素霞
华东理工大学
教授
博士,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教授,上海雅心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主要研究方向为重组蛋白酶研究,酶与酶工程,重组蛋白的变性与复性机理研究等。多年来致力于无动物源性重组蛋白酶的研究开发和应用研究,承担和主持2020版中国药典提高项目-重组胰蛋白酶质量标准,并收录入2020版药典标准;在酶的研发、生产、应用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兼任中国疫苗行业协会检测技术分会常委。
王子龙
上海沃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总经理
沃森生物业务发展总监,兼任子公司上海沃泰总经理,负责沃森集团公司的业务拓展、国际准入及国际营销。拥有30年在加拿大、美国和中国生物行业从事研发、销售和企业运营管理经验,包括在美国安进从事治疗性抗体和抗癌药物近12年的研发经历等。 曾带领团队申请获得了850万美元的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对在研HPV疫苗和新冠病毒疫苗的专项资助,并推进沃森生物与美国和日本创新疫苗研发项目的合作。2021年代表沃森总部参与了上海泽润申请并获得了CEPI提供的3次新冠疫苗变异株疫苗项目的专项资助。
董健
上海药明海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首席执行官
曾任深圳康泰副总工程师、美国礼来高级工艺工程师、上海赛金生物生产副总和质量副总、Unilab旗下UBPL和上海联合赛尔副总经理。现任药明海德CEO兼药明生物高级副总裁。在生物制药生产、质量管理和设施建设领域工作34年。带领团队完成了中国首次生物药原液和无菌制剂生产设施的美国FDA PLI检查和欧盟EMA检查,领导了药明生物全球各个研发与生产基地设计、建设、验证和交付。任职期间,为其所在公司获得一个新药证书、四个生物制品批准文号和四个GMP证书做出了重要贡献,包括在默沙东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生产技术引进中国的过程中担任深圳康泰方面的生产工艺技术转移、工艺验证、商业化生产的负责人。
李萌
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国际合作部主任
2005年加入中国生物,2011年起任中生股份国际合作部副部长,2013年11月起主持中国生物国际合作部全面工作。2019年起兼任中生股份董事会办公室主任。兼任中生复诺健董事、上海捷诺董事、國際醫美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等职务。2014- 2016年期间担任发展中国家疫苗厂家联盟执委,现任新兴国家生物制品厂家联盟执委。从事生物制品国际化相关工作17年。擅长跨文化、多机构项目管理。在国际组织关系,生物制品国际化战略规划,产业化、商业化及合作研发项目业务发展等方面经验丰富。
陈直平
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主任医师
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现任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国家卫健委疾病预防控制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兼任中华预防医学会疫苗临床评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卫生应急专业委员会常委、疫苗与免疫分会常委;中国疫苗行业协会疫苗与免疫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预防医学会计划免疫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浙江省预防医学会流行病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除四害科技协会副理事长;厦门大学、杭州师范大学等学校硕士生导师;中华医学杂志、中华预防医学杂志、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等编委。
王淼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中心
综合办公室副主任
主要从事疫苗和免疫规划相关工作,兼任国家免疫规划技术工作组水痘工作组秘书,中国疫苗行业协会预防接种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疫苗行业协会疫苗经济学专委会委员。
王忠芳
广州实验室
教授
广州实验室检测评价中心主任,在T细胞抗新发传染病病毒感染相关研究领域取得国际领先成果。早期阐述了H7N9引起的细胞因子风暴(PNAS 2014),H7N9感染康复需要多种细胞免疫机制共同作用(Nat Commun 2015),及H7N9急性感染可能会引起部分T细胞衰竭(Nat Commun 2018)。新冠爆发后,积极参与了新冠感染免疫研究,发现了在一定的中和抗体水平下,T细胞免疫对重症COVID-19病人康复至关重要(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20)。 随后,发现了核酸和抗体均为阴性的密切接触者体内产生新冠病毒特异性T细胞反应,阐述了新冠暴露会产生连续感染谱,提示人们对“病毒感染”需要重新定义,以便更好评价的疫苗免疫后群体免疫力(Nat Commun 2021)。发现病毒特异性CD4+反应强度对新冠病毒中和抗体的长期维持具有重要作用(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 2022)。在两针灭活疫苗的基础上,开展了第三针异源加强针免疫(亚单位疫苗、mRNA疫苗、腺病毒吸入或腺病毒肌注)实验,验证了第三针亚单位疫苗(Emerging Microbes & Infections 2022)或腺病毒载体(Emerging Microbes & Infections 2022)新冠疫苗加强相比同源加强显著提高了针对SARS-CoV-2中和抗体产生,该中和抗体对多种变异株如Omicron都有很好的交叉反应性。为更好的激起新冠特异性的T细胞,研制了新城疫病毒载体(NDV)新冠S蛋白疫苗,发现吸入后可以激起更好T细胞反应(Journal of Medical Virology,2022)。发现免疫疫苗的种类和免疫后突破感染的变异株类型,都会对免疫或者感染者的中和抗体水平,宽度和T细胞反应的强度及分化,产生深刻的影响(Cell Discovery,2022)。在关注新冠病毒感染引起的中和抗体和病毒特异性T细胞反应外,同时也研究了结合抗体的抗体依赖的细胞杀伤作用(Antibody-dependent cellular cytotoxicity ,ADCC)保护作用。
吕术超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药品审核查验中心
高级检查员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药品审核查验中心检查一处,国家级药物临床检查员,多年从事药物临床试验现场检查工作,涉及药品、疫苗、医疗器械临床试验项目和临床试验机构的现场检查,曾负责或参与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新型冠状病毒疫苗、重组人乳头瘤病毒疫苗等临床试验现场检查工作,具有丰富检查经验,熟悉药品及疫苗的临床试验法规要求。
韩煜
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
高级工程师
1996年参加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世行项目,负责工艺用水系统、工艺气体、工艺设备、制冷系统的安装、调试和验证工作, 2008年负责建立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QA设备验证。1996至今主要负责工艺用水系统保障、验证和技术方案的审核,新建、升级、改造多套制水系统和分配系统,主持完成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主要车间工艺用水系统计算机化验证,建立了标准化的数据管理流程,完善了计算机化验证管理。
王孝洋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
副司长
贺青华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传染病防控司
一级巡视员
李波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药品安全总监/院长
黄志豪
珠海市人民政府
市长
请选择页面